公元1883年出生的名人介绍(9)
81、丁超五
  丁超五(1883~1967),字立夫,邵武故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入基督教创办的邵武汉美书院就学,继转学福州格致书院。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回到邵武担任旧制中学堂英语、数学教员。他经常向社会人士宣传清朝政治腐败,要推翻帝制的道理。民国元年(1912),丁超五先后当选为省议会议员和国会众议院议员。丁超五进入国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身民主革命的政治活动,
(18831967)
82、刘振声
  刘振声(1883 — 1960年),本名刘庆顺,字振声,早年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到到天津静海县,后终生未返回故乡。在此期间,刘振声结识乐亭县一位姓刘的老板,并认做义父,在义父的引见下,光绪22年(1896),霍元甲,收为弟子,并将“传内不传外”的霍家拳传授给他。刘振声带艺投师,其实就是陈真的原型。 刘振声跟随师父闯荡,名震四海,后来霍元甲遇害,刘振声暂时接管精武门,后落发为僧,不再以刘振声为称,只对
(18831960)
83、何竹林
  中国当代骨伤科流派十大名家之一何竹林,广东南海人,生于1883年,从清末经民国到新中国,悬壶济世70个春秋。1972年在广州辞世,终年90岁。何竹林父亲何良显,精通武术,擅长骨科,行医为业。何竹林受父亲影响,自幼酷爱习武学医。他8岁起,先后拜广州光孝寺一和尚和番禺一民间武林高手为师。经10年勤学苦练,武艺医术大有长进,而且长得英俊威武。18岁那年,他满怀壮志,孤身只影闯江湖。从广州出发,经粤北珠玑
84、张瑜
  张瑜(1883-1915),字玉堂,乳名佛来,山西省五台县南茹村人。辛亥革命山西起义将领。陆军少将。清朝光绪九年(1883)生。自幼家贫。光绪十五年(1889),7岁丧父,母郭氏精女工,善刺绣,靠为人佣度日。幼读私塾,年稍长即参加背炭卖炭等劳动。后至太原谋生,在族叔张新图小店中结识阎锡山和黄国梁,三人意气相投,遂结为金兰。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阎、黄三人同入太原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
辛亥革命山西起义将领(18831915)
85、严骥
  严骥(1883~1960)严骥,原名严明鉴,字汉民,号飞鸣,侯官县阳歧(今福州郊区)人,清光绪八年(1883.12.28)出生,父严子安,迁居仓前山下渡,设馆教读。严骥8岁随父读书,光绪二十五年到侯官高等小学堂就读。在校长黄展云,教员方声涛、郑权等进步教师教导下,严骥等爱国学生参加励志社,并组织“十汉团”,(严骥排位第七,故字汉民)秘密从事反清活动。严骥同仓前山革命志士林斯琛、刘元栋等交往甚密,秘
(18831960)
86、吴藩
  吴藩(1883~1944),字伯生,生于贵池县城内儒林巷(今属九华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考取秀才,时年15 岁。光绪二十八年,吴藩去天津谋事,被安排到直隶银元局任职。光绪二十九年,吴藩随同该银元局总办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实业。民国4 年(1915 年),吴藩任湖南银行监理官。因当时政局动荡,他到任不久即辞职,改任湖北大冶水泥厂驻汉口办事处主任。民国8 年,吴藩重入金融界,就任安庆造币厂厂
(18831944)
87、罗家衡
  罗家衡,字猴笙(1883~1961)。吉安县敦厚镇罗家村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参加乡试,以优异成绩考入举人。宣统三年(1911),获吉安县官费资助,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在东京曾与孙中山会晤,并加入兴中会,后转入同盟会。民国三年(1914)学成归国,在南昌创立江西政法大学,自任校长。民国五年,罗家衡当选为国会众议员,他邀集有识之士聚首商议立宪,初步拟就《天坛宪法》(因在天坛议事而袭
革命烈士(18831961)
88、马锡武
  马锡武(1883-1952),字辅臣,回族,张家川县张家川镇人,马元超之长子。 少年时期,马锡武在家读私塾、学-。他性情直爽,委任忠厚,主张正义。辛亥革命后受孙中山-的影响,力求进步,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与革命党人胡景翼、杨虎城、邓宝珊、孙蔚如等人交谊颇深。北洋政府时期在吴佩孚部下任统领,后为驻甘肃省绥靖公署委员,受委托收编甘肃省各县起义人员,组成甘肃省保安骑兵一、二团,维护地方治安。北伐胜利
(18831952)
89、叶魁
  叶魁(1883~1930)叶魁,原名书清,善化县七都鹧鸪塘(今望城县白马乡日明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幼时因家贫仅读私塾3年,后随父务农,闲时从师练武。及长,农活娴熟,并通晓篾、木、铁匠手艺,还练就一身超群武功,被乡邻称为“百艺师”。他性格豪爽,为人侠义,不畏-,曾对友人言:“我不怕鬼,敢同鬼斗,以后就叫我叶魁吧!”从此,叶魁之名,不径而走。1925年冬,长沙城乡农民运动勃起。在滕代远、
(18831930)
90、邓尔雅
  邓尔雅(1883~1954)邓尔雅,原名溥霖,字宠恩,号季雨,别号尔雅、万岁,原籍东莞。清光绪九年(1883),邓生于北京,排行第四。其父邓蓉镜,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二甲翰林编修,任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诰授一品荣禄大夫,后掌教广雅书院。尔雅自幼从父在江西等地读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读广雅书院,喜爱丹青、篆刻。稍长见黄牧甫所刻方印,深为佩服,于是专心攻习,历久不懈,且兼攻文
(1883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