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介绍(9)
81、李春森
  李春森,生于1881年,卒于1960年,艺名大和尚,祖籍湖南沅陵。他幼年随名丑汪天中学戏,以演《偷鸡》、《盗甲》等武戏见长。生平喜演《扫秦》、《跑楼》、《双下山》、《游赤壁》等和尚戏,孤以“和尚”作艺名。他功底深厚,戏路极宽。早年在乡间演戏时,常在稻茬田中练矮子步,后演《跑城》、《打花鼓》等戏,皆得力于腿功。与董瑶阶(牡丹花)合演《活捉三郎》,有身轻如纸的“提影子”表演。他擅于通过精心设计的形体动
中国汉剧演员(18811960)
82、林宝宸
  林宝宸(1881~1924),又名林炽,生于花县社亭岗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因耕地被地主霸占,随父迁至花县马溪乡(今花县新华镇马溪村),最后移住现花地街招村北外约。林宝宸青少年时期生活在花县,这里是近代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领袖洪秀全的故乡,深受反清革命故事的影响。清宣统三年(1911),他是参加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的“敢死队”队员。在队长徐维扬的率领下,攻打两广总督署,失败后逃离广州。民国4年(1915
(18811924)
83、冯自由
  冯自由(1881~1958),名懋隆(龙),字建华,原籍广东南海县,出生于日本。其父冯镜如,在日本长崎经营文具印刷业,在华侨中颇有声望。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仅14 岁的冯自由便参加了孙中山在横滨创立的兴中会,为年龄最小的会员。当其父冯镜如倒向梁启超的保皇党之后,他仍然忠实地追随孙中山,是兴中会和同盟会中的知名人物,亦是革命党文字宣传工作的主要人物。1899 年秋,冯自由与《清议报》助理郑贯
(18811958)
84、刘光
  刘光(1881-1912年),原名显凖,在同盟会中改名刘光,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祖居三甲堡(今三甲镇)曲岗村,后迁居潭水堡龙窝村。少年立志,跑马舞剑,练习-;至青年,马术精良,骑马赛跑时能飞身换马,百余米距离开枪百发百中,曾在曲岗村前当众枪击200米远河中帆船的缆绳,枪响缆断。清光绪末年,刘光在广东陆军小学堂学习,后赴香港参加同盟会。1911年10月参加革命军光复广州。广东军政府曾给他一
(18811912)
85、兰承荣
  兰承荣(1881~1932) 字向青,号自我,赵石庄村人。天赋聪明,过目不忘,加上刻苦好学,及至十几岁,读书成诵,对《十三经》熟背如流。因此,被山西省保送留日,在日本经纬学校深造,专攻人生哲学。回国后,在省城优级师范教书。山西大学成立后,任教授。一生致力教育,信奉教育救国。誓不为官。省府曾几次委任他县长、省教育科长等职,坚辞不受。他的哲学讲授及观点深为省府要人阎锡山等的赏识,先后聘他为省教育会会
(18811932)
86、果湘林
  果湘林,男,京剧旦角。字仲莲。原籍河北省文安府霸县。出生:1881年,光绪七年(辛巳);逝世:1965年,农历乙巳年。享年84岁。其父果福隆曾经营糖坊,后因水灾破产,携带全家流落北京。为生计所逼,果湘林九岁即卖身学戏,习青衣,与王瑶卿同窗,因不堪师傅的打骂和师兄弟的欺侮,曾服毒自杀,幸好被他人救起。十六岁时由一位仗义文人出资赎身,乃得独立搭班演出,曾红过一阵。经人介绍,与当时名旦余紫云之女余素霞结
87、邓慕韩
  邓慕韩(1881年~1953年),白坭清塘村人,世居西南镇。从祖父辈起经营茶叶、典当业,乃县中富户。邓少年时代就读于广州,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东京弘文学院,与当时留日学生中的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胡毅生、何香凝等交往密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邓率先参加,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孙中山得日本友人萱野长知帮助,秘密购运
(18811953)
88、田士杰
  田士杰(1881~1953),名俊岩,字晓峰,艺名士杰,以艺名行。河北省河间县卧佛堂乡河西村人。幼年善读攻书,长于欧书小楷,惜字迹无传。曾于河间县衙任职文书,专事抄写工作。长子起山、三子荫亭精于书道,皆从父教;田蕴章、英章后享书名,亦皆仰赖祖荫。西河大鼓艺术家;所谓天津有两个西河大鼓艺术世家:郝家(郝英吉、郝庆轩、郝艳霞、郝秀洁等)、田家(田士杰、田起山、田荫亭等)。
(18811953)
89、傅振嵩
  傅振嵩(1881——1953年)号乾坤,王曲乡马坡村人,傅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中国近代颇有名望的武术家。振嵩16岁时,本村集资礼聘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高徒贾岐山创办武学社,他想学武而又无钱交学费,只得每天晚上到村东大庙武场偷学练武。后被发现,曾几次被赶走,但他每晚必至。他这种顽强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贾老师,允许他免费进场学习。从师9年,振嵩练就一手耍太极球绝技,双手将20斤重的太极石球抛起两米多高,然后
(18811953)
90、李干公
  李干公(1881~1911.12),字勉斋,河南省商水县人。李家为当地望族。20岁任清军常备军稽查。不久离军,加入仁义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其兄李锦公自日本回到省城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该书社名义上聘请教育名家,编纂东西要籍,其有海内已出各书,亦选厥精华,代为销售,实为同盟会之秘密集议地。李干公任招待,在此接待联络同盟会员及进步人士。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后,河南革命党人谋求响应,李干公
(188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