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名人录
李文忠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师事金华范祖乾、胡翰,通晓经义、能诗善歌,恂恂若儒者。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池州市),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
[] 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13391384)
李景隆
  李景隆(1369年--1429年),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袭父爵封曹国公。喜读兵书,多次赴湖广、陕西河南练兵。靖难之役时,李景隆奉命讨伐朱棣,结果屡战屡败,直至朱棣逼近南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永乐时加封太子太师。永乐二年,李景隆被副都御史陈瑛、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告发“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童仆成千,意叵测。”明成祖于是褫夺其爵位,与弟李增枝、妻儿等数十名家人一起被软禁家中,家产遭收,景隆-十日不死。约卒于永乐末年。靖难之役朱元璋在位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0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0逆,必举兵诛讨,以清
[] (13691429)
吴棠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 相传吴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吴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举人大挑一等授淮安府桃源县(今江苏泗阳县)令。在任期间,勤于政事,常改装出行,访贫问苦,以礼化民,以文治县,亲治匪患和水患,为政三年境内大治。咸丰元年(1851年)调任淮安府清河县令,在任严禁胥吏苛派、严禁-、严禁贼盗。咸丰二年(1852年)邳州大水,岁荒盗炽,上调吴棠署邳州知州,施行“首恶必惩,协从解散”的政策,亲率壮丁,按名捕拿,并亲勘灾情,兴修水利,赈灾济民,收养弃婴。在沭郯交界处,率勇击退山东捻众,地方暂靖,邳民称颂。咸丰三年(1853年
[] (?~1876)
吴文
  吴文,1919年8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镇。兄妹6人,排行第2。父亲吴正林极富天才,是一名中医兼商人。7岁入镇上一家姓黄的前清秀才开办的私塾学堂读书,后转入前清拔贡程芳庭私塾学习,同时由父亲教授《大学》、《中庸》等课程。11岁入镇上小学插班四年级,12岁入当时滁县关帝庙中心小学插班六年级。1932年考入滁县第八中学,1935年考入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到滁县乌衣镇教小学。1937年7月录取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同年9月15日到武汉办事处报到,坐船前往已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就读。1941年夏,大学毕业入设在中国与缅甸交界小镇壘允(即现在云南的端丽镇)的中美联合飞机制造厂检验课任检验员。一
程今吾
  程今吾(1908~1970),明光市津里镇人。少年时代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曾就读于明光小学和江苏徐州中学。民国18 年(1929 年),他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读书,经常深入学校附近乡村,为贫苦孩子办识字班,任“小先生”,是陶行知提倡大众化教育的热情宣传者和实践者。他于晓庄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浙江嘉兴九溪中学、广东大埔百候中学、安徽蚌埠、亳县等地中学以及贵池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民国22 年夏,经陶行知的推荐,他到广东大埔县参与恢复百候中学的工作。当时他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却奋力追求进步,向往革命,深受学生的爱戴。他在上课时,很少讲授课本中的文章,大量选用的是鲁迅的《野草》、高尔基的
(19081970)
汪道涵
  汪道涵(1915~2005)嘉山县明光镇人。民国22 年(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嘉山中学读初中,后在上海交通、光华大学深造。在校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民国26 年10 月,与其父汪雨湘等亲属投奔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经党组织派遣深入皖东抗日前线。民国28 年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与-、郭述申等一起,为开辟淮南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发展党组织,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民国29 年3 月任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兼任县总队总队长、县委书记,淮南行政公署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财政厅、建设厅副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行署代主任、华中军区、华东军区军工部部长。
(19152005)
蒋道平
  蒋道平(1931 ~)嘉山县古沛乡人。民国35 年(1946 年)6 月入伍,次年10 月入党。曾任空军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等职。在解放战争中参加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1952 年12 月参加抗美援朝,击落美国F —86 飞机5 架,击伤F —86 飞机2 架,荣立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被授予志愿军空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83 年8 月离休。
陈玉才
  陈玉才(1917~)嘉山县人,民国24 年(1935 年)8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5 年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连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教导员,八路军第五纵队二营营长,新四军盐阜区涟东独立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副团长,涟东独立团副团长,淮南军分区二团副团长,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二十九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五旅副旅长,第三十军八十九师副师长。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六十师副师长。1951 年,参
(19172003)
吴继光
  吴继光(1903~1937),原名绍琳,字铁夫,因景仰民族英勇戚继光而改名“继光”。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出生于嘉山三界(今明光市)。16 岁去上海谋生。民国13 年(1924 年)8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次年毕业,参加东征、北伐战争。民国22 年由国民党中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调任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旅长。不久调任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旅长,不久升任五十八师副师长。民国26 年淞沪抗战爆发,吴继光随五十八师奔赴上海抗战,并亲率一七四旅向窜至八字桥的日军发动攻击,反复肉搏,终于攻克八字桥并突入日租界。第一七四旅奉命增援吴淞,于浏罗公路与占领罗店之敌遭遇。吴继光指挥所部坚决打击来犯之敌,当夜攻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9031937)
陈一民
  陈一民(1914~1981),又名陈联士,嘉山县司巷乡后陈村人,幼时在当地小学念书,民国21 年(1932 年)考入安徽凤阳师范,毕业后在家乡担任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陕北公学和中央组织部学习。民国27 年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 年奉组织派遣,调任豫皖苏解放区永城县区委书记兼区长,继调盱凤嘉县任社会部长、-长、淮北行署锄奸科长,盱凤嘉县委敌工部长。民国33 年任盱凤嘉县县委书记兼县总队政委。民国35 年秋,陈一民奉命转移到山东渤海地区支前并参加土改工作,次年9 月,受邓子恢派遣到大连,参加创建军工生产基地任大连建新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长、党委副书记兼第
(19141981)
张厚民
  张厚民(1908-1949),嘉山县明光镇人(原属明东乡张郢村,今属明光镇),中共党员,1939年10月参加革命,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牺牲。厚民自青少年时即博学多识,1939年10月在接到新四军五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汪道涵信同志函后,他怀着为民族解放事业抗日救亡的宏图和决心,立即奔赴嘉山抗日根据地,在汪道涵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组织民众武装,开展-工作,动员与组织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救亡。他在小横山等地与汪干等同志一起组织一支抗日游击大队,厚民担任游击大队长,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打击日伪军。曾任新四军5支队10团政治部主任的王善甫同志在《刘少奇在皖东》(中共党史出版社)一书中所撰“刘少奇到盱眙”一文
(19081949)
胡坦
  胡坦(1917~)嘉山县旧县(今女山湖镇)人。少时在旧县读私塾、小学,组织过学生会。民国23 年(1934)年任戴巷初小教员、校长,民国27 年春组织镇上青年抗敌协会。民国2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建立镇上第一个党支部。民国29 年春,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历任旧县、鲁山、涧溪镇长,支委、总支书记,乡(镇)大队长。民国30 年7 月任县政府民政科长,县政府秘书。民国31 年11 月,任嘉山县县总队总队长;民国32 年3 月,任盱嘉县委联络部长,民国32 年8 月,任盱嘉办事处副主任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仪征县县长,县总队长,盱来嘉工委书记,大队长、教导员、盱眙县长、盱嘉办事处主任,盱来嘉总
吴绍骙
  吴绍骙(1905~)号又骙,嘉山县三界乡人,出生于书香世家。民国18 年(1929 年)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获农学士学位。民国23 年赴美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从事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获博士学位。后任浙江省棉业改良场萧山育种场技术员兼主任、安徽省建设厅技士、省棉业改良场技术室主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事试验场副场长、农艺研究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兼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省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第三、四、五、六、七届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
陆庭植
  陆庭植(1930 ~)嘉山县人,高中文化程度。民国38 年(1949 年) 5 月参加工作,1953 年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明光小学教导主任、校长,嘉山县文化馆副馆长,明光区青年团书记。1953 年9 月调任滁县地委组织部组织干事。1955 年7 月进入中共中央第四中级党校理论班学习一年,后分配任蚌埠地委党校教员。1976 年5 月调任来安县委书记。1978 年7 月任阜南县委书记。1981 年7 月任阜阳地委常委、农村工作部部长。1982 年3 月任阜阳地委副书记。1983 年7 月调任省轻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并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1985 年1 月调任省经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
张昌富
   张昌富(1928-1946),嘉山县管店镇罗岭村人。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1944年,参加抗日武装盱嘉支队,在抗日游击战斗中,他作战勇敢,不久,担任班长,并被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日军投降后,1946年,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9月间,国民党军队一个团向盱嘉支队一个-士所据守的三界炮台山阵地突然发起攻击,在连指导员陈士权、中队长董祥胜两同志率领下,昌富和排长姚关友、班长杨宗才以及全连40多名战士一起英勇阻击,坚守阵地,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敌人一次次反扑均被坚守高地的战士打退,敌人轮翻进攻中,丢下一具具尸体。但由于敌众我寡,敌人装备好,火力猛烈,连指导员陈士权与中队长董祥胜等均先后英勇牺牲。昌富
(19281946)
张百锷
  张百锷(1900-1964),嘉山县苏巷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盱凤嘉县县长兼总队长。建国后,历任安徽省农业厅副处长、处长等职,1964年因病逝世。他和刘起源、董铨、王成文等一起先后为开辟和坚持盱凤嘉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3年他进入淮南区党委党校学习,聆听了刘少奇、谭震林、张云逸、罗炳辉、张劲夫等领导同志的报告,政治水平和领导革命斗争的策略水平日益提高。1947年,百锷担任盱凤嘉县县长兼总队长。他带领部队不断地和国民党军队频繁战斗,他身体不好并患有肺病,经常吐血,但仍坚持不离开部队,与干部、战士一起,行军时,有时骑马,有时实在支持不住就坐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盱凤嘉地区
(19001964)
丁汀
  丁汀(1931 ~)嘉山县司巷乡团山丁村人, 研究生学历, 编审职称。民国34 年(1945 年)11 月参加工作,次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5 年, 先后在华东卫校、华中建设大学、华东新闻专科学校学习。民国37 年5 月,任山东《大众日报》、新华社华东总分社、记者、淮南广播电台总等职务。1953 年后, 任淮南九龙岗煤矿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淮南第二中学校长、书记,淮南市革委会办公室主任、市政治部副主任、市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部长,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1992 年后,任省六届、七届政协常委。曾主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编》、《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汪导洋
  汪导洋(1930 ~ )嘉山县明光镇人, 幼年在明光小学读书, 民国26 年(1937 年)10 月跟随父兄奔赴延安,民国27 年1 月参加革命,民国35 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保育院小学、中学、大学、自然科学院学习。民国34 年11 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工作。“ 0” 期间受到-。1979 年3 月调回中办机要局,先后任译电员、处长、局长等职。1991 年7 月离休。
吴东峰
  吴东峰 (1951~)笔名冬丰。安徽嘉山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历任南京军区180师541团炮三-士、新闻干事,新华社南京军区记者站、广州军区记者站记者,广州军区战士报社副社长,主任。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毛泽东麾下将星》、《东野名将》、《开国将军写真》,报告文学《魂归大别山》,电视系列片《开国将帅》(20集,总撰稿),主编《老虎团在豫西》。报告文学《寻找,不是用眼睛》获江苏省1996年首届长城报告文学奖并被《新华日报》摘登,《扬子鳄的呼唤》入选《安徽·中国潮》,《今夜军徽灿烂》获全军抗洪抢险优秀作品奖,《开国将军佚事》获《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三等奖。
全部明光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