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名人录
扶猛
  扶猛(生卒年不详),字宗略,北周将领。黄土县(西魏原置清阳郡,北周改为黄土郡,后改为黄土县,在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保定三年,移治今蜀河镇)人。其家世代为当地土著族白虎部落的首领。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扶猛以直后出任青州刺史(故治在今江苏赣榆县),转任上庸(故治在今湖北竹山县)、新城(故城在今湖北房县)二郡守,南洛(故治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北司(故治在今河南信阳市)二州刺史,封宕渠县男。梁武帝太清二年(548),至豫章王萧栋初年(551),侯景之乱时期,扶猛拥兵自守,不参与侯景叛乱,亦不帮助萧梁平叛战争。宇文泰看清了扶猛的政治态度,趁侯景之乱,南梁无力北顾之机,于大统十七年(551)派大将军
李迁哲
  李迁哲(511~574年),字孝彦,北周将领。安康郡(故治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人。他家世代为本地部族首领,祖父和父亲先后仕南朝齐、梁。李迁哲依靠门第入仕南朝梁。初为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他20岁时,父亲李元真由东梁州刺史调任衡州刺史,委托他在家乡统领本部族事务。梁武帝大同二年(536),李迁哲任安康郡守。三年,加超武将军。太清二年(548),调任魏兴郡守(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县),都魏兴、上庸(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县)等八郡诸军事。其父死后他承袭沌阳侯爵,食邑1500户。简文帝大宝元年(550),迁为持节、信武将军、散骑常侍、都督东梁、洵、兴等七州诸军事,东梁州(治所
何妥
  何妥(生卒年不详),字栖凤,西城(今陕西安康)人。其父何细胡(《北史何妥传》作“何细脚胡”),在梁朝因作金帛生意而发家致富,成为富豪大贾。何妥机敏聪慧,很有口才。八岁时就学于国子监。国子监的助教顾良曾与何妥开玩笑道:“何姓的何,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何妥立即反问到:“你所姓的顾,是眷顾的顾,还是新故的故?”足见其才思敏捷。及年长,才华渐为人知。当时有个住在青杨的萧昚,才华横溢,博通经传,世人有称“世有两俊,白杨何妥,青杨萧昚。”江陵陷,何妥被俘,入北周,后来做了太学博士。周宣帝时,想在后宫立五个皇后,名儒辛彦之反对,认为皇后与天子齐尊,不宜多立。而何妥却鼓励宣帝道:“早在帝喾时就有四个妃
[]
何稠
   何稠(生卒年不详),字桂林,西城(今陕西安康县)人。父亲何通是有名的玉匠。何稠自幼聪慧,巧思过人。十岁时跟随叔父国子祭酒何妥来到长安。初入仕为北周御饰下士。隋文帝改朝,历任都督、御府监、太府丞等职。何稠传览古图,通晓旧事,尤其擅长鉴别旧物古玩。波斯使者曾进献过一件金丝织锦袍,相当华丽富贵,做工非常复杂。文帝见后十分喜爱,命御府监仿制,何稠很快就制成一件相似的锦袍。且工艺之精致超过了波斯的贡品。当时,中国的琉璃工艺失传已久,工匠都不敢随意经营制做。何稠却敢想敢为,用绿瓷代替琉璃制作物器,其效果与琉璃制品相同,由于何稠手艺精湛,被文帝加封为员外散骑侍郎。开皇末年,桂州李光仕聚兵反隋,文帝诏何稠率
[]
李袭誉
  李袭誉(生卒年不详),字茂实。隋朝大臣。祖籍陇西狄道,五世祖时迁居安康,后代即为金州安康(今陕西石泉)人。大业末年,他任冠军府司兵。当时炀帝南下,阴世师守卫京城长安。关中各地乡勇土兵蜂起,百姓生活困苦。他向阴世师建议派兵守护永丰仓,发放仓粮赈济穷苦百姓,拿出库存物资奖赏战士,命令各郡县联合守土。阴世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要求去南方招募兵卒,行至汉中时,李渊已攻占长安。唐王朝建立,李渊召他返回京城,授予太府少卿职。封安康郡公。620年,秦王李世民领兵东征洛阳王世充,派他任潞州(今山西长治)总管,负责向河南前线运送粮饷。唐朝廷统一全国后,派他任扬州(今江苏江都)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扬州和-
[]
王逊
  王逊(?~323年),字邵伯,东晋大臣。魏兴(今陕西安康)人。初为本郡吏,以能干升为吏部令史。后历任殿中将军、上洛太守、魏兴太守。晋惠帝永嘉四年(301),宁州(故治在今云南昆明东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反抗官府,宁州刺史被杀。朝廷派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前往“平乱”。王逊领兵到宁州后,诛杀了当地豪强数十户,镇压了各族人民的反抗。这时,西晋政权灭亡,王逊便派儿子去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向安东将军司马睿上表,劝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政权称帝。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是为元帝,加授王逊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刺史,校尉如故,赐爵“褒中县公”。王逊在西南地区重新划分郡治,以牂柯(在贵州德江县境)为平夷郡,
[] (?~323)
陈树藩
  陈树藩(1885—1949),字柏森,陕西安康人。民国皖系军阀,曾任陕西督军。1905年入陕西陆军小学,第二年被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读炮科。1910年毕业返陕,被分配到陕西陆军第三十九混成协炮兵营当排长,不久调任军械官。1911年10月22日参加西安起义。民国成立后,任独立混成第四旅旅长。1949年11月2日,在杭州病逝。人物简介陈树藩字柏森(柏生),陕西安康人,大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年生于一个贩绸商人家庭。父亲陈声德,四十岁出头才得他这根独苗,从小教他练习儒家经典,望他考取科举,踏上仕途。陈树藩十八岁时,光绪下诏废科举,陈声德的愿望落空。1905年,陕西成立陆军小学,陈声德遂将陈
(18851949)
李袭志
   李袭志(生卒年不详),字重光,金州安康(今陕西石泉县)人,唐初边将。隋炀帝末年任始安郡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时朝政腐败,四方战乱,群雄并起,他倾全部家产招募士卒3000人守城,萧铣、林士弘曾几次派兵进攻未下。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有人劝他自立为主,占据地盘,独霸一方。他说:“我家世为隋臣,今皇帝虽死,隋宗室尚存,我岂能乘乱行?我宁肯为隋尽忠而死,不愿叛节图生”遂率领部下坚守二年。后粮尽无援,被萧铣军队攻破。萧铣署他为工部尚书、桂州总官。李渊在长安称帝,唐朝正式建立。李渊致书召他归唐,他答应暗中约永平郡守李光度一同投归。李渊又捎书说:“你和我本为同宗族,不能和别人一样,应当光明正大归籍
[]
钱鼎
  钱鼎(1884~1911)字定三,派名光斗,白河县厚子河口人,幼年在乡就读私塾,继读陕西陆军小学,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学堂,在校加入“同盟会”并与党自新等人组织“同胞社”,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寒假返里,在县内高庄、茅坪等地演说革命,秘密组织反清“爱国会”。宣统二年(1910)任陕西新军一标一营队官,在其宣传、开导下,各营队哥老会成员接受了同盟会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同年7月9日,钱鼎、井勿幕、张钫等同盟会领导人和会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等30余人在西安大雁塔结为三十六兄弟“歃血为盟,共同大举”。陕西同盟会与会党的全面联合正式形成。宣统三年(1911)4月广州起义爆发,
[] (18841911)
沈尹默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
北京大学校长 (18831971)
怀让
  怀让(677-744)唐代禅宗僧人。据《宋高僧传》卷九、《景德传灯录》卷五载,俗姓杜。金州安康(今陕西汉阴)人。年十岁,雅好佛书。二十岁左右,于荆州玉泉寺依恒景(634-712)律师出家。后到嵩山慧安(582-709)处学禅,又到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参拜慧能,受顿悟法门。慧能死后,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往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卒后唐敬宗敕谥“大慧禅师”。弟子九人,以马祖道一为主座。其后世法系有三流沩仰宗、临济宗。
[] (677744)
祝垲
  祝垲(1827~1876)本名祝隆贤,字幼荻(又字定庵)、号爽亭,印垲,祖藉湖北武昌。清道光七年(1827)十月二十七出生于砖坪厅城。祝垲父祝应华有五子:长子祝隆金,字节臣、印铖,孝友成性,父卒后,教弟楠、濂、炳、垲,延师教读,封朝议大夫;次子祝隆玉,字盐田,号梓邻,印楠,以附生报捐知县,分发河南补用,钦加盐提举,代理河南滑县事;三子祝隆德,字子峻,号小溪,印濂,授四川蓬溪知县,钦加同知;四子祝隆仪,字子威,号星如,印炳,以附生报捐知县,分发山西补用,钦加同知,授繁峙县知县;祝垲为五子。垲妻杨氏,随侍母至垲任所,母于舟中染病,左臂剜肉和药进母,饮后愈,被勒封为夫人。妻袁氏,勒封夫人。祝垲自幼聪
[] (18271876)
张涛
  张涛, 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7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籍贯陕西安康。1982年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化学系,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获该单位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催化化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发明了负载型高分散亚纳米催化剂和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提出了“单原子催化”概念;探索了贵金属替代,拓展了航天航空催化剂的新应用;发现了纤维素一步法催化转化制-新反应并阐明了反应机理,为从生物质制备大宗化学品开辟了新途径;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工业化应用,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研制出歼十飞机用H-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玉珩
  谢玉珩(1781~1854)字宝书,号鹤龄,安康流水店陈家坝人。幼聪慧,五、六岁嗜学如成人,从兄学经书,后与张补山共师乡贤董朴园。董谓张博而才,谢拘而谨。学有所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二十一年中举,二十五年以进士分发四川,历署新宁、德阳、昭化、绵竹、达县知事。将赴蜀时,其父告诫:“当为蜀民造福,不义之财,分文不取。”次年因费用不足,遵父嘱着人归取银二百两,拮据而不累及百姓。新宁俗朴,文事不举,他于四乡设义学,常携笔墨书籍躬往劝导,奖掖学业优秀者,果有张姓生员乡闱告捷,时人誉为“破天荒”。文庙倾颓,募金逾万,十月乃成。后移任绵竹,道光四年大灾,谢玉珩全力以赴救灾散赈。先清户口,分极贫、次
[] (17811854)
许中
  许中明洵阳县蒙恩里大棕溪人。正德九年(1501)乡试中举,十二年(1517)考进士,中三甲第一百九十五名,初供职行人司,官行人,继选山东道御史。任内忠于职守,“敢言,不避权要”,以参与著名的“大礼之狱”而闻名于世。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朱厚照卒,因乏嗣,经朝官公议,皇室宗子朱厚熜于四月即帝位,是为世宗。世宗一即帝位,便与众朝臣在追尊皇考一事上发生争执。因自明开国至于武宗,帝位均为父子相传,至世宗方有兄终而族弟及之这种特殊现象。世宗以孝道计,欲立生父兴献王朱佑杭为皇考,而以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绝大多数朝臣则主张按照汉、宋两朝先例,立孝宗(弘治帝朱祐樘)为皇考。经众大臣据理力
[]
沈启贤
  沈启贤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原空军学院副院长。沈启贤是陕西汉阴双乳乡人,1936年入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参谋长、红十五军团警卫团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队长,营长、旅参谋长、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处长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东北吉江军区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及解放湖北、湖南、广西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12010)
张鹏飞
   张鹏飞(1783~1857)又名鹏翼,字扶九,安康人。少贫,食菜根度日,编蒲叶以抄书。手不释卷,以读书为乐。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嘉庆二十五年举孝廉方正,深得陕安道考评称赞。历主临潼、褒城、安康讲席。道光五年就直隶州州判,又候补四川,未署事。道光元年至十五年,足及燕赵楚蜀,得与智士相切磋,洞察厄塞险要之势,战胜攻取之机,并以“补山”自号,誓当补天干城。道光十七年(1837)秋八月封章上奏《治平二十四策》,以“越职言事”罪被拘刑部,八月二十四日释放归里。此后致力二于二地方文化建设,创办“来鹿堂”,最早经营安康雕版印刷。曾将刻印书籍运京,以自用书拒交税金,遭局丁殴打。事后,道光皇帝于十九年
[] (17831857)
张凤翔
  张凤翔(1475—1505),字光世,号伎陵子,明代洵阳县洵阳里义沟人。祖父张勉,山东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明正统年间任洵阳知县,勤政爱民,离任之日,百姓泣拥马首挽留,遂安家于洵阳。父张杰,贡生,直隶大宁卫经历。凤翔自幼患眼疾,白昼短视,暗处则反明(俗谓“羞光眼”),故书房窗户白天必用物遮障。他用左手写字,惯于横书,才思敏捷,落笔成章,时人誉为王勃、王延寿再世。弘治五年(1492)乡试中举,弘治十二年(1499)考进士,中第二甲第二十三名,与明代著名文学家“前七子”之一李梦阳同榜,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凤翔抵京上任后,深得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器重。王公大人、翰卿墨客慕其诗名,竞相前往凤
[] (14751505)
廖乾五
  廖乾五(1886~1930),原名正元,又名华龙,化名刘省三,平利县八仙区龙门乡龙门村人,出生于革命家庭。廖乾五自幼读书,聪慧勤奋,喜文爱武,注重身体锻炼,少年时代就钦佩其二哥廖定三(早期同盟会员)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与村民一道背石料,垒桥墩、架桥补路,热爱劳动,做好事,助人为乐,村民誉为好孩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一,告别父母兄嫂和新婚妻子顶风冒雪,跋涉千里,到武汉投靠其二哥廖定三,经其二哥引荐,结识进步绅士顾元伯、孙武、熊晋槐等知名人士,积极投入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五四”运动后,在董必武、陈谭秋的领导下,于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
(18861930)
全部安康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