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名人录
唐继尧
  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次年回国。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重九起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发起推翻袁世凯的“护国起义”掀起“护国运动”。1927年2月6日唐继尧交出政权下野。1927年5月23日,44岁的唐继尧气病成疾吐血丧命,葬于昆明园通山。辛亥年(1911年),唐继尧任陆军第十九镇卅七协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即营长),当时卅七协协统是蔡锷,七十四标标统是罗佩金,唐继
(18831927)
爨守隅
  爨守隅,生卒年月不详,男,彝族,唐南宁州石城(今麒麟区)人,出生在南中大姓爨氏家族,主要活动在南诏时期。爨守隅的父亲为唐南宁州都督爨归王,母亲为东爨乌蛮部落酋长之女阿姹。爨归王为其侄爨崇道杀害后,阿姹携爨守隅前往乌蒙父母处的乌蛮部落搬兵,乌蛮部落遂举兵讨伐爨崇道等,两军相持不下。阿姹又遣使向当时的云南王皮罗阁求助,皮罗阁以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爨守隅和爨崇道之子爨辅朝,遂调停爨氏家族的内部矛盾。爨守隅在南诏的支持下,得以继任南宁州都督职。后爨崇道继续攻击阿姹、爨守隅母子,皮罗阁于是兴兵击杀爨崇道。皮罗阁死后,子阁罗凤即位,调爨守隅回大理。唐天宝九年(750年),阁罗凤反唐后,以妹夫爨守隅为清平
[]
缪祥烈
   缪祥烈,原名缪祥玖,化名陶然,笔名有靖宇、文理、丽天等。1917年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云南宣威榕城老堡村一个教育世家。幼时,父亲教他学了一些古文,使他对古汉语知识有了一定基础。父母还带他到地里劳动,教一些耕作知识。他天真活泼,勤劳俭朴,好学上进,尊老爱幼,深受乡亲喜爱。后入小学读书,除在校内认真习读外,还常把书本带在身上,有空就抓紧时间学习。初小毕业后,因家中缺乏劳力,曾回家务农3年。  1934年秋,缪祥烈就读于县城两级小学。红军两次过宣威,他受到红军的影响,开始萌发革命思想。他在作文中写道:“红军来了分大财主的东西给穷人,穷人们高高兴兴抬着东西回家,很多穷人都跟着他们走,红军才是真正的英雄
孙渡
  孙渡(1895—1967),字志舟,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镇小新庄村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步兵科、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五分校(昆明分校)第十六期毕业,后任国民政府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陆军上将副长官。1895年农历5月初5,孙渡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镇小新庄村。1915年陆军小学(现陆良马街小学)毕业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17年毕业后到滇-卫第二团任排长,同年随唐继尧入川、黔,晋升连长、营长,在顾品珍等倒戈后仍追随唐。1922年3月,唐继尧回到昆明,孙渡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1923年初随滇中镇守使胡若愚入川参与川滇黔之战。十二月滇军败退入黔,升任旅长兼贵州省警务处长。 1924年返滇,任云
(18951967)
谢恕
  谢恕,字茂观,生卒年月不详,东晋牂牁郡平夷县(今云南省富源县)人。在东晋统治南中时,官至抚夷中郎将、牂牁郡太守、宁州刺史、冠军将军。据《华阳国志·南中志》等史料记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南阳人尹奉为宁州刺史、南夷校尉,加封安西将军。尹奉为政宽纵,办事拖沓,政事不振,宁州得不到很好治理。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尹奉被李雄的弟弟李寿击败,南中没于(成国政权)李雄。只有牂牁太守谢恕不向李寿投降,据郡自保,守境事晋,恪守晋吏之责。李寿无耐而返蜀,被其兄封为建宁王。咸和九年(334年),建宁大姓毛衍、罗屯反建宁李寿,时为牂牁太守谢恕乘时举郡归晋,迫使李寿回蜀。光绪《平彝县志》称为闾里之荣。
[]
尹珍
  南域始有学焉,自珍始”,说的就是大学士尹珍在东汉时期,徒步千里拜师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故里教授,时称南中人杰。为纪念邑人尹珍,旧时富源建有“尹珍故里牌坊”。尹珍(79-162),字道直,平彝县(今云南富源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古代在今县图书馆建有南书堂,后称南书院。在县治东门街卫坡顶建有木质结构牌坊一座,高约7米,两旁有楼,中间是街道,宽30余米,上嵌木质横匾1方,上 书“尹珍故里”。旧时在县城文庙大殿里还题有“东汉大学士尹珍”匾。被邑人称为“先师”,其生活在东汉时期。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
[] 贵州文化教育的鼻祖 (79162)
樊子诚
  樊子诚,曾用名樊献庭、樊信,1913年10月出生于沾益县白乡中心村一农民家庭。  樊自幼好学上进,读小学时品学兼优,深受其舅父、进步教师温培群的喜爱。在其舅父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演出进步戏剧,唱革命歌曲,宣传反对封建礼教、破除封建谜信,号召妇女不缠足,提倡男女平等以及摧毀家乡寺庙里的菩萨和神像牌位等活动。那时,他虽年幼,但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中国政府的黑暗-已有所认识,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已萌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1932年,樊子诚高小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曲靖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初中第一班。他秘密参加了省三师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阅读了不少革命进步书刊,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泥印”革命读物和该校
(19131967)
孙璚
  孙璚(1666~1750),又名瓊(琼),字蕴石,号耕坞、鹿玉,晚年自号鹤髯老人,世人皆称孙髯翁。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孙璚祖籍安徽休宁(古称新安),孙氏为江左之旺族。始祖万登公以征徽封公,传至武成公,明万历进士,任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府知府,加授中议大夫。明末流寓曲靖。孙璚生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少年学识,鹤立鸡群。行文以六经为法,言语能引经据典。上承祖训,寒舍苦读,虽厄国破家亡之痛,却不失诗书传家之德。16岁,父亲鸣宇公在满清王朝的-破孩下含恨去世。国破、家亡、父早逝,千里流离,举目无亲,迫使少年孙璚思想渐趋成熟,攻读越加刻苦,仇视清王朝的意识更为强烈,坚定了终生不入满清之仕的决
[] (16661750)
耿介
  耿介,原名耿志诚,宣威榕城十字街人,1920年11月出生于四川泸州。舅父耿敬先早三年参家滇军,官至旅长,因受排挤而退役回家赋闲,家境日趋衰落。耿介幼年时,在四川泸州上小学。1935年在昆明虹山中学上初中,毕业后升入昆华工校读高中,后转入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耿自幼聪颖,又长期随父身处军营,对国民党军上层人物中互相排斥、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现象略有所闻,对其父在官场中身处劣境亦有所感。中学时期,又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学校的抗日民主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促使他愤世嫉俗,鄙视权贵,向往自由与光明。在虹山中学上初中时,即萌发民主思想。在整个中学时期,常与进步学生一起满腔热情地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
(19201950)
温培群
  (一)  温培群,原名温培川,又名温培义,字独超。1907年农历正月初一出生,系沾益县二龙抢宝(后改名建新)村人。他自幼天资聪颖,自尊心很强,9岁进入乐利庄私塾读“四书”、“五经”,两年后停学务农,16岁继续求学,随其胞兄温培行(省三师附小教师)进入曲靖省三师附小就读。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努力,连年破格升级,仅用5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和初级师范的课程。在此期间,他曾结识了当时的省三师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陈香圃和进步教师桂涛声等人,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问答》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编写的《大炮》等油印小册子,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与影响。逐步树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  1928年秋,
(19071978)
吴世霖
  吴世霖,小名钟长,化名吴光,吴文忠,号雨生。1917年5月18日出生于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一个贫农家庭里。1926年9月,吴世霖进入罗平县板桥小学读书,在校期间,他刻苦攻读,勤于思考,品学兼优。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板桥小学。后因家境贫困,不能继续升学,就在家帮助母亲做糕饼生意。1935年,吴世霖到罗平县板桥折都村担任小学教师。1936年3月,在昆明读书并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的进步青年周时英、刘浩,经中共云南省临时工委的委派回到老家罗平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从昆明带回一批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以罗平板桥小学为据点,组织“读书会”,带领大家学习进步书刊,使吴世霖受到教育。1937年七
(19171947)
费清道
  费清道,1930年4月生于云南省宣威县榕城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6岁时,生母病故,父亲娶继母杨氏,一家人勤耕苦作勉强维持生活。费清道8岁时入小学读书。1942年他考入宣威县立中学,由于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常常受到老师的赞扬。1946年,他考入宣威师范17班,思想更加活跃,不但努力学习好功课,还阅读进步书籍。他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时事,抨击国民党-统治。当他得知本村进步学生费跃、费敏亲、费纯亲等有的是地下党员,有的参加党的进步组织或进步团体时,便去登门拜访,虚心请教,求得他们对自己的帮助。从此,他开始接受党的教育。1947年,由于费清道思想进步,与地下党员和进步同学来往甚密,被学校当局暗中监视。校
(19301950)
卓琳
  卓琳(1916.4.6—2009.7.29),原名浦琼英,邓小平的夫人,曾任军委办公厅顾问。 1916年4月6日出生于云南宣威市榕城镇普家山村。 1938年因工作需要化名卓琳。1939年8月,经人介绍,当月就和邓小平结婚,成为了邓小平的第三任妻子,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因此两人都属龙。1973年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1978年1月任-办公厅顾问直至离休。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9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009年8月10日火化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其父浦钟杰,字在廷,是名震西南著名的民族
(19162009)
杨体元
  杨体元,原名杨荫培,陆良马街人,1888年出生,1911年到昆明考入云南工矿学堂读书,受到军事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从军。1912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学习军事,1914年毕业,先后任炮兵团见习排长、连长、营长、上校副团长等职。  杨体元为人正直,富于正义感,倾向进步,同情人民。1924年他随滇军将领唐虞侯参加护国运动,转战湖南、四川、广西等地。旧军队沿途拉夫,骚扰人民,行军路上常见官兵尸体。他深感救国无望,于1926年愤然离开滇军,回马街办学。  1927年招安军(土匪)管绍英部数十人在马街一带抢劫人民,奸污妇女,人民深受其害。杨体元顺应群众和地方父老的要求,集中地方武装,将这批土匪抓获,并将其
(18881974)
陶永昌
  陶永昌又名陶慎思,宣威热水陡沟人,1912年出生在一贫苦农民家庭。父母带着姊妹4人,茹苦含辛,度日如年。陶为小弟,天资聪敏,勤思好问,深得父母和乡间父老的喜爱。他10岁就读花鱼小学,继而升入宣威县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29年初考入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年4月,经三师中共特支书记黄云梯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怀抱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及党的主张,并在同学中传播新-,揭露蒋介石反对新-、背叛孙中山先生的-言行,启发教育进步同学。1929年5月,三师地下党领导和发动了以改善学生伙食为由的反对学校当局的-。在震动全省的学运即将取得胜利时,被龙云指使国民党曲靖县长段克昌配合
任学源
   任学源,1918年出生在罗平县钟山乡狗街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任绍堂思想开明,为人正直,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弟弟妹妹和妻子在党的教育影响下,都先后参加游击队和地方工作,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使这个典型的乡村农户被誉为“革命之家”。  任学源童年时就读于狗街村民小学,1934年,离家到罗平板桥东胜小学读高小,1935年考入曲靖省立中学,不久,被校方以“煽动学生闹事”为由,开除学籍。他愤然离校,去贵州省立兴义中学就读。1937年初,转罗平“师资训练班”学习。此间,他受到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读书会”的活动,阅读《社会发展史》、《通俗辨证法》、《大众哲学》、《联共(布)党史》、《新华日报
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0年出生于云南省平彝(今富源)县中安镇一个旧军人家庭。父亲王田栋曾在滇军中供职。1918年王甲本毕业于云南省讲武堂第14期,在滇军范石生所部历任连长、营长等职,先后参加了1922年驻粤滇军讨伐反对孙中山的广东军阀陈炯明之役以及攻打广西军阀沈洪英等战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毕业于南京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在长达3个月的淞沪抗战中,时任革命军第十八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的王甲本率领该部官兵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于上海宝山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险些被日机炸死在前沿阵地。而他面对死亡却坦然无惧,表现了一位爱国军人英勇无畏的气慨。随后,王甲本又先后参加鄂西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常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9011944)
窦垿
  窦垿(1804~1865),字于坫,又字子州,号兰泉,清嘉庆九年(1804年)生,祖籍江南泰川,明代迁居云南。原罗平州西区淑基村(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淑基村)人。淑基窦氏,为清代滇东望族。同治四年(1865年)逝于贵州任上,享年六十二岁。人生履历山西知县祖父窦晟,为乾隆癸酉科(1753年)云南选拔,戊子科(1768年)解元,曾任洪洞县知县,“清廉自矢”;父窦欲峻为乾隆己酉科(1789年)云南选拔,历任湖北兴山县、襄阳县、黄岗县、罗田县和安徽黄梅县知县,时有“青天”之称。窦出身书香门第,受祖、父辈影响,少怀壮志,发奋读书,主攻经济治世之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于道光五年(1825年)22岁时中解元
[] (18041865)
张莹
  张莹(1862~1894),字子琳、鹤君,书画钤印:“钟山野鹤”,也署芷舲,男,汉族,云南省会泽县钟屏镇人。其父张锦堂曾任滇西顺宁府教授,叔父张荫堂是清同治时举人。父辈的教诲,加之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张莹在书法、文学、绘画及金石篆刻等方面都有较深造诣。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莹乡试中举,并与同科举人赵藩(大理人)、王人文(大理人)、吴士钊(保山人)等到北京会试,被录为国子监学政学录候补。张莹的书法博采众家、融会贯通,真、草、隶、篆皆能,小楷尤见功力,临摹钱南园书法可以乱真。在京供职期间,因书法超群,声名远扬,有识之士多求索珍藏。曾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特邀书写“太和殿”金匾,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光
[] (18621894)
全部曲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