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名人录
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宋朝名将。 父张咸,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任州县属官;绍圣元年(1094),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张浚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北宋末官至太常寺主簿。 建炎元年(1127)五月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受到新任右相黄潜善的赏识,升任殿中侍御史。八月,张浚附和黄潜善,攻击左相李纲独擅朝政。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后,继续受到张浚的攻击。 建炎二年六月,张浚奏论:“无谓金不能来,当汲汲修备治军,常
[] 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10971164)
高节
  高节(1492~?),字公秉,号竹所。四川罗江县人,一作绵州人。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林大钦榜进士第三人。高节于正德年间乡试中举。嘉靖十一年(1532),高中探花后,授翰林编修。高节与其兄高简、弟高第俱以文章驰名,人称“三高”。嘉靖二十三年(1544),高节出任会试同考官。此科首辅翟銮的两个儿子翟汝俭、翟汝孝也参加会试。皇上疑心翟汝俭、翟汝孝的卷子在首甲,所以特将第一卷抑置第三,复将第三卷抑置二甲第四,拆卷后果然是翟汝孝。于此,刑科给事中汪蛟、王尧日论劾考官少詹事江汝璧、修撰沈坤、编修彭凤、欧阳焕、署员外郎高节“朋私通贿,大坏科制。大学士翟銮以内阁首臣,二子汝俭、汝孝既联中乡试,
[] (1492~?)
刘宇亮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今属四川德阳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阁。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居翰林,常与家僮角逐为乐。性不嗜书,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皆不得与。座钱士升为之援,又力排同乡王应熊,张己声誉,竟获大用。明年六月,贞运罢归,遂代为首辅。其冬,都城-,命阅视三大营及勇卫营军士,两日而毕。又阅视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皆苟且卒事。时大清兵深入,帝忧甚,宇亮自请督察军情。帝喜,即革总督卢象升任,命宇亮往代。字亮请督察,而帝忽改为总督,大惧,与国观及杨嗣昌谋,且具疏自言。乃留象升,而宇亮仍往督察,各镇勤王兵皆属焉。甫抵
[] 明朝首辅
张栻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生平简介张栻(1133~1180.8)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 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后历知抚州、严州、吏部员外侍郎、
[] 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11331180)
万元熙
  万元熙,1939年12月9日生,磁约束核聚变专家。生于四川棉竹,原籍江苏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班。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核学院院长,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科技顾问委员会主席和总体协调中国代表。曾任等离子体所所长。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作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项目负责人,自主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和完成总装,在国际上率先建成并运行全超导托卡马克,为磁约束聚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EAST入选2006年“十大科技进展”、“十大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秦宓
  秦宓(?—226年),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前,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回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后官至大司农。建兴四年(226年),病逝。人物生平少有才学秦宓,字子敕,是四川德阳人。年轻时就很有才学,州郡征召他,他总是称有病而不去。曾经上 书益州牧刘焉,举荐儒士任安。 避不出仕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刘璋任益州牧时,与秦宓同郡的王商为益州治中从事,他写信给秦宓说:“贫贱困苦,何时可以度完这样的人
[三国] 三国蜀汉时谋臣 (?~226)
戴季陶
  戴季陶(1891~1949年)本名良弼,又名传贤,字选堂、季陶,笔名天仇,晚号孝园。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生于四川广汉。民国8年(1919年6月8日,创办并主编《星期评论》,时与《新青年》齐名;又参与创办《建设》杂志,曾将考茨基《马克思资本论解说》日译本转译成中文,于《建设》陆续刊登。与-、陈望道、李达、施存统等共同研究社会问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一些活动。当中国共产党要建立时,以“孙先生在世一日,不能加入别党”为由,拒绝加入。孙中山逝世后,设季陶办事处于慈安里(今马当路273弄),先后推出《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小册子,反对国共合作,反对新
(18911949)
杨锐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4月列名保国会,而每于-时常当众假寐。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人物生
[] 戊戌六君子 (18571898)
李调元
  李调元(1734-1802)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藏书家,字羹堂,号雨村。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五出生于安县宝林乡李家湾,也就是现在的罗江县,病逝于嘉庆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享年六十九。乾隆二十八年(1763)李调元进士及第,钦点为翰林庶吉士,授予吏部文选司主事,之后还担任过广东乡试副考官、考功员外郎、广东学政。乾隆五十年(1785)遭诬罢职回到四川,归隐于醒园。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1734年,李调元生于四川罗江(今属德阳)。父亲李化楠是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保安同知(官名),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
[] 清代著名文学家 (17341802)
姜诗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 二十四孝子
黄继光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11岁时,父亲病故,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地主家去帮工。白天放牛、割草、担水,夜里还要服侍地主,受尽剥削和压迫,一年累到头,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因此他对旧社会充满仇恨。中江县解放后,他参加了农协会和民兵,积极为党工作。曾两次识破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契约的阴谋活动,并捉住一个逃亡大地主,搜出、缴获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土改中,他家也分到了土地和粮食,开始过上好日子。就在这时,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的鸭绿江畔。为了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他于1951年3月12日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7月1日,他同战友
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 (19311952)
张忠恕
  张忠恕 [生卒]?-1230 [籍贯]汉州绵竹人 [朝代] 宋朝 [小传] 张浚孙,张子,以祖入仕,调广西转运司主管文字,改通判沅州,主管京湖宣抚司机宜文字,知沣州。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入为籍田令。嘉定五年(1212),迁军器丞,进太府丞。历知湖州、司农丞、知宁国府。寻以言罢官。未几,起知鄂州,改湖北转运判官。召为屯田郎官。转户部郎官。入对,极言边事,其虑甚远。理宗即位,多所建言,为朝臣传诵 。魏了翁初以“植立名节,无家声”期之,至此乃叹“忠献、张浚)有后”。真德秀闻其名,即与订交。忠恕后请外任,遂以直秘阁知赣州。旋受劾落职。绍定三年(1230),复官,提举冲佑观。旋卒。平生有闻张
[] (?~1230)
文及翁
  [籍贯]汉州绵竹人 [朝代] 宋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寓居湖州吴兴(今属浙江)。宋理宗宝元年(1253)进士。调昭庆军使掌书记。景定间,以言公田事,有名朝野。度宗咸淳四年(1268),除国子司业、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复权秘书少监。同年十一月,以直华文阁知袁州。恭宗德元年(1275),自试尚书礼部侍郎,除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遂弃官而去。帝祥兴二年(1279),宋亡,隐居著书,元世祖累征不起。未几,卒于家。性乐简淡,博通《五经》,尤长《易》数之学,文天祥尝称其为诸儒典型。著有《易本义》、《诗传》、《十七史纂》、
[]
李流谦
  汉州德阳人。生卒不详。以文学知名。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宋朝词人
张邦伸
  张邦伸 [生卒]1737-1803 [籍贯]汉州(今广汉市)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颖悟过人,工书法,善属文。年十八补博士弟子员。后肄业于锦江书院,文名藉甚。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三与会试不第,大挑一等,分发河南,摄辉县事。邑中蠹吏狼狈为奸,乘隙滋事,邦伸力治之,吏民畏服。后补光州(今光山县)州判。其地民俗剽悍,群盗出没,邦伸惩渠首,小者闻
[] (17371803)
李寅仲
  李寅仲(?~?),字君亮,四川广汉人。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戊戌科姚颖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417 人。李寅仲曾任宝谟阁直学士。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李寅仲任秘书郎,绍熙元年(1190)为著作佐郎,知眉州。嘉泰二年(1202)以国子司业兼修国史,又任国子祭酒。历工、礼部侍郎兼-国史。实录院-撰。李寅仲事迹不详。
[]
秦顺全
  秦顺全,出生日期1963.7.15,桥梁工程专家。生于四川省绵竹市,原籍 四川省绵竹市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长期从事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为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多座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主持了芜湖长江大桥、海口世纪大桥等的设计和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等的施工技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北宋词人 (10081048)
张械
  张械(1132~1180)字敬夫,号南轩,亦号乐斋。四川绵竹人,张浚子。南宋绍兴七年(1137),张浚落职,璃居永州,时植年6岁,随父往。“浚爱之,自幼学”。二十年( 1150),再随父徙居永州,负笈至南岳就学于胡宏门下,凡八年。三十一年( 1161),张浚判潭州,随父寓居城南,建城南书院,讲学授徙。后以荫补官。乾道元年(1165),居父丧。时刘珙知潭州,最建岳麓书院,械撰《漳州岳麓书院记》,刘珙聘械主讲。朱熹自闽来访,与械论道二昼夜。六年(1170),奉诏人朝为官。七年冬,落职还长沙,仍主讲爵麓、城南两书院。八年,刘珙复知潭州,聘杭主教事,旋辟为岳麓书院教授。十年,诏除旧职知静扛府,离开湖南
[] (11321180)
全部德阳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