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历史人物介绍10
王青云
  王青云(1904—1938)字直升。“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32年4月,为山东省政府秘书,后任视导员、黄河防汛局石料处主任。1936年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救国会”。1938年元旦在高集成立冀鲁边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并任司令。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其部与冀振国的十三支队合编后,任副司令员。同年10月,在鄄城遇害。
(19041938)
郑宝武
  郑宝武(1963—1985)巨野县双庙乡韩庄村人。1983年1月入伍。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班长。不久,他所在部队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2月2日,他所在四连,奉命攻打“C”高地。郑宝武冲在最前面,不幸小腿被炸伤。他顾不得包扎,沿着石缝爬向敌阵,炸坏了敌4号洞,拿下了敌8号洞,接着, 率领全班直捣敌指挥中心——5号洞。敌人的炮弹把他的右腿、右臂、左腿全部炸断,眼看战友一次次从断崖上滑落下来,郑宝武用仅有的左
(19631985)
张应易
  张应易(1919—1985)鄄城县张 堆村人。古筝演奏艺人。16岁从师张念胜学习坠琴、扬琴演奏,并学唱琴书,后专攻古筝。曾受教于古筝艺人黎连俊,继承了山东筝艺的演奏手法。其演奏风格纯朴清秀,含蓄细致,以抒情见长。代表曲目有《隐公自叹》《昭君怨》《汉宫秋月》《山鸣谷应》《夜静銮铃》等。1957年,在山东民间音乐会演中荣获一等奖,并赴北京参加全国会演,受到音乐界好评。其中《汉宫秋月》 等9首古曲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1980年,山东人民广
(19191985)
李小峰
  李小峰(1966—1985)巨野县双庙乡华营村人。一等功臣,革命烈士。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5年9月13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仅19岁。军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记一等功。
(19661985)
田庆军
  田庆军(1964—1985)定陶县人。革命烈士。1983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开赴云南老山前线。他多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完成任务,最后为救战友光荣牺牲。成都军区为其追记一等功。
(19641985)
王良
  王良(1916—1985)原名良准。郓城县南赵楼乡前郑营村人。1936年10月参加革命, 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抗敌服务团队长,河南省息县县委宣传部长,信阳地委-部长,鄂中地委-部长、组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中地委副书记、鄂西北三地委书记兼专员、大冶地委副书记。建国后,任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958年后,先后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王良青年时代,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入“一
(19161985)
胡景灿
  胡景灿(1896—1984)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胡集村人。其家乡胡集沙荒严重,非常贫困。在他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营造防风固沙林带20道,林荫路24条, 总长60多公里;造林3500亩,植树120多万株,每年产水果几十万斤,沙荒变成-绿洲。 胡景灿在植林固沙的同时,还注意兴修水利,先后打机井250多眼,挖渠16条,建涵洞56座,水浇耕地面积达到几千亩,促进了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胡集大队在胡景灿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
(18961984)
杨培要
  杨培要(1916—1984)菏泽人。1936年1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任民先菏泽西北队队长。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中共菏泽县委组织部部长。 1939年2月任中共菏泽县委书记。1940年至1945年先后任中共范县、南华、菏泽县委组织部部长。1946年至1947年任复程县委副书记,次年任复程县委书记。1951年秋调中共平原省委政策研究室任组长。1952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开除党籍。1980年平反。
(19161984)
展征
  展征 (1923—1983)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孙化屯村人。1938年3月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是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一大队技术书记、-副官处队列科科员、总政治部锄奸部三科科员、延安联防军法处审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新中国建立以后,历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军事-副检察长、检察长,陆军第六十四军政治部
(19231983)
孙亮亭
  孙亮亭(1918—1982)曹县高老家董吴庄(今属单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任中共曹县七区区委委员。1940年9月任鲁西南地委特务连政治指导员。1943年9月, 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任县大队副政委。任职期间,指挥县大队相继成立刘安庄、 韦老庄等6个联防区,将日伪军压缩在几个据点内。后相继任晋冀鲁豫十一纵队九十四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五十师一四八团副团长、十六军四十六师炮兵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十六军四十六师炮兵
(19181982)
许卓亭
  许卓亭 (1919—1982)又名中立。定陶县东王店乡许庄村人。1939年4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石友三部开展工作。1941年初,任中共冀鲁豫二地委(鲁西南地委)警卫连指导员,1942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七军分区(鲁西南分区) 政治部教育干事兼宣传队长。1945年6月任冀鲁豫军区十八团二营副政委,11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旅五十六团二营教导员。1947年后历任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政治部宣传教育科
(19191982)
袁子文
  袁子文 (1908—1981)巨野县城关人。唢呐演奏艺人,人称“喇叭大王”。9岁跟父学艺,11岁拜孙继全为师。十几岁就掌握了唢呐的各种演奏技巧,经常在鲁西南、河南、江苏、安徽及东北等地演出。其演奏技巧全面,善于发挥,注重音乐形象刻画,表现内容有深度。多次参加地、省、全国音乐会演,受到好评并获奖。有些曲目如《双合凤》 《驻云飞》 等录制了唱片。另外精通笛子演奏。1958年至1966年,应邀任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唢呐教师。主要代表曲目有《大合
(19081981)
董铁夫
  董铁夫(1914—1980)原名董修德,字翔飞。鄄城县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到1939年9月,先后任濮县县委宣传部长、武装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 1940年6月,他调任冀鲁豫二地委社会部长,后任秘书长、地委常委。10月,他领导濮县、昆吾县、尚和县党组织开展敌后斗争,组织武装小分队,杀汉奸除叛徒。 1946年8月,刘邓大军发起陇海铁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他奉命带领鄄城民兵保卫总兵站, 掩护支前民工队,押送俘虏,
(19141980)
刘儒林
  刘儒林 (1902—1980)成武县成武镇刘桥村人。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26年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北伐战争中,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直鲁豫皖军事特派员,独立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职。1929年任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秘书、新野县县长。1942年任成武县县长兼保安团团长,坚持抗日。不久又回国民党军队先后任师长、 副军长等职。1949年1月,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副军长、炮兵
(19021980)
郭克
  郭克(1904—1980)又名郭文斋、郭家书。鄄城县人。1920年参加冯玉祥部队。此后在西北军中转战14年,参加过南口战斗、北伐战争、中原大战、长城对日作战等主要战斗,先后担任了班、排、连、营、团级指挥员。1938年应范筑先之邀,任濮县抗日义勇大队大队长, 后调任鲁西北十支队作战科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率部参加冀鲁豫地区抗击日寇的多次战斗。1939年调回鄄城,10月任濮县第二抗日游击基干大队队长。1940年3月,任鄄城抗日民主
(19041980)
尚格东
  尚格东(1917—1979)原名孙立朝,别名孙党曦。单县邓楼村人。1935年考入菏泽第六中学高中部学习。后在济南参加学生军训时,与济南同学金默生等人成立了“博文学会”。他还加入了山东文艺青年协会,主张“人民所受的痛苦、压迫、剥削,要尽量描写在文章里,替他们呼号、呐喊,以冀恢复他们的自由平等,而走向康庄大道上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写了《卖榆叶的孩子》《倾盐示众》等作品。“七七” 事变后, 他回到家乡,参加旅外学友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
(19171979)
李俊兴
  李俊兴(1895—1979)菏泽市牡丹区解元集乡穆李村人。著名面塑艺人。自幼学习面塑手艺,成年后卖艺为生。二三十年代与其弟李俊福去上海、厦门、广州,经香港出国去菲律宾、老挝、新加坡等地,以卖艺积资在上海闸北建楼定居。当时,兄弟二人的面塑以神形兼备、色彩协调、线条细腻驰名中外。李俊兴以塑造风流仕女见长,因排行老四,群众送艺名“四女人”。1931年随杂技团赴苏联,以面塑现场表演,塑造了许多芭蕾舞蹈人物造型,轰动莫斯科。1949年,李俊兴回到
(18951979)
王文德
  王文德(1910—1978)艺名“小印”。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贤圣寺村人。两夹弦演员。14岁拜徐广远为师,学唱两夹弦,专工旦行。1928年,在家乡成立两夹弦职业班社“共艺班”,担任掌班,培养了一批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改为菏泽县新艺剧社。在近50年的舞台生涯中,他以演旧社会农村善良妇女的形象著称。其唱腔朴实,韵味浓厚,柔中有刚,演活了《安安送米》中的庞三娘,《穷劝》中的张金姐,《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兰桥会》中的兰瑞莲等几十个善良妇女形象。
(19101978)
何诚
  何诚 (1917—1978)定陶县人。1939年7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41年起,先后任冀鲁豫支队分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供给科科员、新四军三师供给部科长、东北军区后勤分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分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78年5月24日病逝。
(19171978)
梁百朴
  梁百朴(1909—1977)曾用名梁衍和、梁依凡,字温如。郓城县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被党组织派往寿光国民党地方武装张景月部做-工作。 后被派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8月结业后,任郓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一科科长。1940年11月,在“肃托”中被错误处理。1943年,先后任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 教育科长、秘书。1945年重新入党。1946年1月任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教导主任。 1947年6月,先
(1909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