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历史人物介绍3
杨子青
  杨子青(1900~1980年),原籍山东省郓城县陈楼村,少年家贫。1924年,杨子清夫妇迁至太平乡一顷六村,垦荒为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四处串连,发动群众抗日。区委干部、抗日骨干常到他家开会,他与妻子放哨了望,探视敌情。杨子清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革命干部,传送-,隐藏0弹药、军需物资。他遇事大胆心细,从不慌张,他家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和“秘密联络点”。1942年4月,日本侵略军在河口境域进行大规模“扫
(19001980)
王香武
  王香武(1890~1970),义和镇王集村人,开明士绅。王香武出生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逃荒要饭,当长工,贩鱼虾,难得温饱。近20岁时,借亲戚80吊钱,到西双河买了几亩荒地垦种。他勤俭精明,日子渐有起色。1921年后,黄河在义和庄一带淤出大片好地,王香武举家迁到义和庄以东王家集村,一面开荒种地,一面替大地主阎凤舞放租土地,从中渔利,通过种地、收租、经营粮棉、放0等手段,数年内成为义和庄一带的大户。树大招风,王香武屡遭劫难。1931年2月14
(18901970)
扈大娘
  扈大娘(1885~1949年),义和庄人,原名赵福。父亲赵美州在义和庄街上开一杂货店,扈大娘幼年家贫,与扈延田结婚后,夫妻二人到神仙沟入海口处垦荒,并择一高地,开起“扈家酒馆”。扈大娘为人豪爽,做事干脆利索,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引导下,扈大娘把小酒馆当作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不顾安危,一次次从海上到陆地,为八路军清河军区秘密转运了大批根据地急需的0、弹药、布匹、药品。1943年10月初,清河军区秘密航船“大炕头”载着一批急
(18851949)
刘凤鳌
  刘凤鳌(1879~1962年),太平乡太和村人,原籍山东省沾化县泊头乡曲牟村,开明绅士。刘凤鳌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自幼受孔孟之道熏陶。成年后广泛交游,崇尚中庸之道。经常出面调停邻里、乡间纠葛,仗义疏财,渐成为乡间小有名望的人物。民国时期,曾任乡长,遇事总是多方应酬斡旋,尽量使地方百姓少受搜刮骚扰。凡征粮征款,对富豪足额征敛,对贫苦百姓尽量减免,一定程度上减轻百姓负担。他的大儿子在国民党部队当营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刘凤鳌屡次对其劝戒
(18791962)
刘宗泽
  刘宗泽(1934.08~1994.05)东营市河口区-乡胡家村人。1952年7月完小毕业,同年9月参加工作,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区委书记、团县委办公室主任、团县委副书记,桓台县磷肥厂、印刷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桓台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县志办公室副主任、《桓台县志》主编,吉林省《方志研究》杂志特约记者、湖北省《史志文萃》特约记者,淄博市地方志学会理事,专业技术职称副编审。他在原籍参加工作四年后调入桓台,做过青年工作,
(19341994)
严鸿蛟
  严鸿蛟(?~1939),琼山东营区仲恺乡罗陈村人。大革命时期,严鸿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任海口市总工会委员。1928年8月,任中共海口市委书记。1929年2月14日,在仲恺乡被捕叛变革命,出卖党的机密,供出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机关驻地,而使特委、市委机关被敌人破坏。2月18日晚,带国民党到海口市振兴街四十二号云氏公馆,破坏了南区特委和海口市委机关,逮捕.了市委委员云昌江;又在三亚街三角路逮捕了市委委员陆国宪。致使两人被杀害
丰象观
   丰象观,1929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利津县,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山东省利津县、浙江省瑞安县工作,曾任浙江省瑞安县委副书记、温州地委工业部副部长、中央组织部二级巡视员、浙江省临海县委书记处书记等职。1959年7月进藏工作,历任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委书记,那曲地委秘书长,那曲地区革委办事组副组长、机要局局长,那曲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正厅
(19292013)
聂士兴
  聂士兴,1954年生于山东省广饶县丁庄乡李道村的一个革命家庭里。他的母亲李秀英1945年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积极支前、激励子弟兵同敌人浴血奋战,作出了贡献,曾作为广北优秀妇女干部代表出席县妇女代表大会。聂士兴从小受到革命教育,吃苦耐劳、学习成绩优秀。他13岁那年,学校放秋假,他和同学士发一起过河到南岸给生产队轧麦地。上船时,张寨张文清家5岁的男孩不慎掉进河里,聂士兴急忙跳进河里和士发一起奋力救起了落水男孩。1978年8月2
人民的好警察 (19451993)
马启光
  马启光,1986年1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先后参演了《灵药危情》《严冬里的春天》、《爱情两对半》、于正版《神雕侠侣》等多部影视剧。马启光也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和主持人,参加过多次大型晚会的主持和演唱工作。 2013年马启光参与了古装清宫剧《金钗谍影》的拍摄。
张志斌
  张志斌:1954年生于山东东营市,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院,后就读天津美术学院,山大经济学院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山东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滨州市美协常务副主席、滨州广电报总编、社长。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画展,《重建家园》参加“全国地震画展”;《雪山清流》获“全国职工画展”三等奖;《苍岩》获中国美协“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苍山无声》获中国美协“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刘雨辉
  刘雨辉(1900—1985)女。原名刘玉惠。广饶县刘集村人。1924年先后在济南女子养蚕讲习所、苏州女子产业学校就读。1925年夏,到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节,把早期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带回刘集村。同年与延伯真结婚。 1927年, 因身份暴露,被校方辞退。后与党组织失掉联系。1928年随其夫赴东北进行革命活动。1946年在哈尔滨参军,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北第六纵队留守处会计、保管员、保密员。1
(19001985)
尚兰亭
  尚兰亭(1902—1984)利津县盐窝东村人。山东省工商界知名人士。1946年当选为济南市油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济南市0理事。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济南市0代理理事长、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山东省一至五届常务委员、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一至五届副主任委员、政协济南市一至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民建济南市委员会一至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一至七届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职。“文革”中,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得以平反。198
(19021984)
董荣吉
  董荣吉 (1923—1983)垦利县惠鲁村人。民兵英雄。他6岁时随父在济南一家皮货作坊干小活。 “七七”事变后,全家8口人逃荒到垦利县惠鲁村。1941年,他以串村走巷收购皮货为掩护,给八路军收买硝磺、子弹。1943年参加民兵组织并任队长。1944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冬,参加军区的军事轮训队,他被评为“一等学习模范”。在1945年—1947年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参加6次大的战斗,共炸死炸伤日伪军30多名、国民
(19231983)
崔炳文
  崔炳文(1928—1983)利津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济南生建公司铁厂、济南冶金矿山设备厂工人、济南重型机械厂铆工组组长。他在任铆工组组长期间,共取得革新成果12项,提高工效3—5倍。1959年,被评为山东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于1983年去世。
(19281983)
丁莱夫
  丁莱夫(1912—1983)原名丁之夏。广饶县高卜纸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20年入村塾读书,1931年考入广饶县立第一高级小学。1932年担任学生会主席。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他组织进步同学创办刊物,主管《新亚日报》副刊《农园》,建立“广饶县旅济同学同乡会”并被选为会长。1935年12月,当选为省立第一乡村师范抗日救国会主席。他串联济南各学校进步同学,成立“抗日救亡学生会”,声援北平学生的反帝-。1936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21983)
杜振东
  杜振东 (1910—1982)又名杜鸿业。 广饶县稻庄镇杜家庄人。1934年任济南《华北新闻》 报社本省新闻版主编。1936年创办《济南新报》并任社长。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益寿临广四边县办事处主任、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群众报》社社长、《渤海日报》社秘书长兼总、大连市《新生时报》社长、中共文化区区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旅大市公用局局长、市建设局局长、市人委秘书长等职。1982年7月11日病逝。
(19101982)
王建芝
  王建芝(1918—1982)利津县大苟村人。自幼务农,1947年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荣立三等功一次。1957年复员回乡,任大苟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农业连年丰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65年11月,王建芝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82年去世。
(19181982)
高秀俊
  高秀俊(1907—1980)利津县马家夹河村人。自幼务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化及人民公社时期任本村生产队长。1954年,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生产,夹河村连续两年获得农业大丰收,成为全县的增产典型。1955年,高秀俊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去世。
(19071980)
刘博泉
  刘博泉(1912—1980)原名刘其厚。广饶县西刘桥乡三水口村人。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 1937年先后在蓬莱、广饶等地小学任教。同年12月,与延春城等组织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九支队。 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连政治指导员、邹平县-长,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渤海行政公署民政处科长,渤海三专署科长、副处长、青城县县长,渤海第三专署副专员兼高青县县长、渤海南下干部三大队副大队长等职。新中国
(19121980)
于祚棠
  于祚棠(1899—1980)利津县于家村人。治黄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幼年随父务农。1921年投身河工,充当汛兵、工班组长、汛目,后升任北六分段第三防守汛汛长。 1938年6月,黄河由花园口改道江苏入海,山东河务机构撤销,于祚棠回乡务农。1947年春,黄河复归故道,河工百废待兴,于祚棠加入人民治黄队伍。在利津修防段(初称治河办事处)先后任工程股股员、副股长、工程队队长等职。1949年秋汛中,王庄堤段险情严重,洪水逼岸,堤埽不断出险,急需石
治黄特等功臣 (1899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