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名人录
萧瑀
  萧瑀,(公元575年—648年),萧皇后的弟弟。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被隋炀帝疏斥,唐朝时深得李渊信任。萧瑀,字时文,祖藉黄连(今福建省清流县)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詧,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皇后萧氏是他亲姐姐。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以皇后亲弟之重,萧瑀在隋朝年纪轻轻就已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官,参决要务,后来由于屡屡上谏忤旨,渐为隋炀帝疏斥。特别是萧瑀谏炀帝应该舍高丽而防突厥,引起杨广震怒,贬放为河池郡守。唐高祖很器重萧瑀,刚刚进京定位,就遣书招致,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李渊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575648)
杨时
  杨时(1053—1135),字行可,后改字中立,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即今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龙湖者,龟山公所生之处也”。《宏农杨氏族谱》、《房谱》,日本上野图书馆万历《归化县志》和-立图书馆清《归化县志》载:“龙湖旧隶将乐县,明成化六年析创归化县(明溪),杨时亦为归化人。”龙湖有龟山,时自号龟山,学者称他“龟山先生”。杨时4岁入村学,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明溪龙湖凤凰岩有杨时读书处。杨8岁善写诗文,人称神童。15岁离家赴邵武读书。21岁在将乐含云寺讲学。常与张驾、陈瓘和杨
[]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10531135)
陈友定
  陈友定(?~1368)陈友定,一名有定,字永卿,一字安国,生于元泰定到至顺年间(1324~1332),汉族,世居福建福清,曾祖父时移居清流县明溪镇大焦乡。友定10岁便在一间盐店当童工,喜欢结交朋友,常舞枪弄棍,学得一身好武艺。为人深沉有智谋,讲义气。后投为明溪驿卒。当时,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元朝政权摇摇欲坠。至正十二年(1352),宁化曹柳顺起义军派80余人到明溪索取钱粮,其时,友定已升为兵牌,他置酒招待,设计杀死全部兵卒,曹柳顺亲率一千多兵马进击明溪,为友定所败。汀州院判蔡公安到清流募兵,发现他有胆有识,又有军事才能,擢升他为黄土寨巡检,命他带领招募的卒伍跟随佥都元帅吴按滩不花去征剿邵武一带
[] 元末割据势力的头目 (?~1368)
邹应龙
  邹应龙(1173-1245年),又作应隆,字景初,泰宁城关水南街人。南宋-。邹应龙虽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从小刻苦读书,少年时就已熟读诸子百家,能手抄经、传。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23岁的邹应龙考中状元,被任命为秘书郎出知南安军;不久召回为正字,迁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官,参与了修纂《孝宗实录》的工作。开禧元年(1205年),邹应龙调任兼资善堂直讲,寻迁起居舍人及玉牒所检讨官。开禧二年,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发生了一起不小的-,以外戚身分为相的韩侘胄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决定伐金。朝野对此议论纷纷。鉴于当时南宋的国力薄弱,内患不已,邹应龙坚决反对轻易对金国用兵。可是,韩侘胄擅权专国,打击异己。
[] (11731245)
裴应章
  裴应章(1536~1609) 裴应章,字元暗,号淡泉,明嘉靖十五年(1536)生于清流城关。少时秉资奇颖,中秀才后,在温郊王家磜上阳山自学。隆庆二年(1568)方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应章任太仆寺少卿时奉旨出使辽国。目睹辽国政治清明、上下谦让、百姓安定、部队训练有素,似有觊觎中原之势。回朝后,即呈奏《防辽表》,提出屯甲励兵、修明政治、爱护百姓、防备辽国入侵的主张,深获当朝嘉纳。任太常寺少卿时,湖北省郧阳巡抚图谋作乱,朝廷以应章为提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驰赴郧阳平叛。他先发檄文,阐明“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叛属相率归降,叛部首领只好自缚至数百里
[] (15361609)
谢佑
  谢佑(?-1087年),原居白水村(今三元区中村乡),后迁居历西(今梅列区列西)。 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谢佑功成羽化。乡民们感激谢佑护国佑民有功,自发建祠奉祀;并且请求丞相李纲上表朝廷,为谢佑请功。于是,朝廷敕封谢佑为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赐正顺庙额。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 七月,乡民在沙溪河西岸建成 正顺庙,奉祀谢佑。咸淳十年(1274年),丞相文天祥又奏请朝廷加封谢佑为日月盈光大帝,配祀慈惠夫人。据《正顺庙碑记》载,谢佑少年游剑浦(今福建南平),谒南平第一状元黄裳。谢佑拜黄裳为师。黄裳,剑浦人,字冕仲、号紫玄翁。他小年时就常常表现出胸有大志,北宋
[] (?~1087)
陈偁
  陈偁(1015~1086年),字君举,是贡川陈世卿之子。生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依靠其父官爵而荫补为太庙斋郎。16岁登天圣庚午(1030年)榜特奏进士。先后任漳州司法参军、龙溪县主簿、罗源县知县。在罗源,兴学校,办教育;开渠道,修水利,增加可灌溉的良田数千亩。后调任蔡州(今河南省汝南)通判。有5人原被错判死刑的,经过陈偁复查,弄清事实-,洗冤免死。继升任惠州(今广东)知州。该州有一个大湖久废,而仍要渔民继续纳税,渔民叫苦连天。陈偁动员民众修筑湖提,疏浚湖底,既可蓄泄洪水,又有利于发展渔业。他又上奏免除了课税50余万。惠州农民原来不懂种麦,陈偁加以指导推广,改善了农民生活,因此惠州人建
[] (10151086)
妙莲和尚
  妙莲和尚妙莲,俗姓冯,讳地华,生年无考,城关西门人。18岁在南平开平寺出家,后至福州鼓山涌泉寺拜住持奇量为师。他聪慧勤快,协助奇量兴建寺宇,博得众僧敬仰。咸丰四年(1854年),被推举为涌泉寺住持。咸丰九年(1859年)退席。光绪九年(1883年)再度继任,前后共任26年。为修葺涌泉寺这座鼓山名刹,他多次远渡印尼、新加坡、暹罗、缅甸等国讲经-,募回大量的捐款扩建禅房、僧舍,使寺貌日臻雄伟壮观,香火日盛,名闻海内外。古雅轩敞的回龙阁即他主持所建。放生池右侧门题“回头是岸”4字是妙莲所书,留存至今,清晰醒目。他除修鼓山涌泉寺外,同时积极修建其他寺院佛塔。光绪十三年(1887年),协助古月、达本二法
[]
李弃
  李弃(1597~1678) 李弃,字白也,号仇池,明万历丁酉(1597)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清流县四堡里长校乡。毕生杜门著书,著有《评订史鉴》,古诗35首,五、七言律诗及绝句百首,以布衣终老。他从小天资聪敏,饱读诗书。明崇祯壬申在何宗师科游泮。学业既成,欲为朝廷施展雄才,其时清兵入关,明王朝很快彻底崩溃。他愤慨悲怆,万念俱灭。清朝统一中国后,李弃决心“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踩清朝地”。自此屈守孤楼,从不下地,杜门著书,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李弃的诗尽抒胸臆,挥笔而就,诗成即付火炬,仅存百首,辗转忧伤,愤慨难平。对明王朝的忠贞和对清朝的愤慨成了李弃诗的强烈反差,这个主题贯串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如《自吊》诗
[] (15971678)
张显宗
  张显宗6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是母亲把他一手带大,并施以教育,后以文学著名。洪武二十三年(1390),张显宗28岁,参加应天府乡试,获得第二十六名。翌年会试夺得第二十名。殿试荣登榜眼,授翰林编修。奉命,随侍亲王游历秦、晋、燕、周、齐诸藩国。洪武二十九年(1396)六月,升太常寺丞。国子监祭酒宋纳去世,继任者多不称职,七月,朱元璋命少年进士张显宗临时接任国子监事务。当时士风久弊,张显宗便上疏十条改革旧习、申明学规的建议,受到朱元璋的赏识,于是,升他为国子监祭酒。张显宗严毅方正,五鼓即升堂讲读,课试皆有程式。当时国子监的文庙很狭窄,他便命人将它拆除重修;桥门占道残破拥挤,他又请来工匠“凿而通人”。“
[]
蔡奇
  蔡奇,男,汉族,1955年12月生,福建尤溪人,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1973-1975年福建省永安县西洋公社插队知青1975-1978年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1978-1983年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干部1983-1987年福建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干部、副处长1987-1991年福建省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1991-1992年福建省委政改办副主任1992-1993年福建省委党建办副主任、省委办公厅
惠利夫人莘七娘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时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详。莘七娘少时知文达理,且通医术,后随丈夫征战,转战至明溪雪峰镇(今城关镇)时,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该地,陪伴丈夫亡灵。当时,明溪贫困落后,她为民众治病,死后亦葬在明溪。南宋时,有一位过客在明溪巡检司驿馆借宿,馆边正是七娘葬处,他有感于莘七娘的身世,在墙壁上题诗道: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笄年父母常爱怜,遂使良人作鸳侣。五季乱离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染山气命丧夭。军令严肃行紧急,良人命没难收拾;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坟空寂寂。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当地百姓中本已流传莘七娘为民治
郑文宝
  郑文宝,字仲贤,宁化水茜乡庙前村郑家坊人。生于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系宋朝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南唐时,文宝初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宋灭南唐后,仍被录用,补为广文馆生。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历任修武(今河南获嘉)主簿、大理评事、梓州(今四川三台)录事参军,续转光禄寺丞,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通判。后召拜殿中丞授陕西转运副使、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河东(今山西境)转运使、刑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等职。其间曾因政事失误或受谗,贬为蓝山(湖南省境)、枝江(湖北省境)县令。淳化二年(991年),就任陕西转运副使期间,正遇灾荒,文宝诱劝豪民富户出粟三
[] (9531013)
李于坚
  李于坚,字不磷,汉族,清流城关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其父李灼官居浙江提学副使。于坚天资聪敏,幼时日诵数千言,至长大成人仍能背诵。他涉猎经史百家,学识广博,偕同并州倪鸿宝巡行各地时,所到名胜之处都留题勒石。后于坚升为南京吏部郎,出理湖广政事,兴利除弊,革新时政。旋而,出任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加参政,体恤寒士,教授学生,深孚众望。清顺治五年(1648)五月,清流饥荒,斗米500钱,无处购买,富庶人家,积谷盈仓,却不愿出售。他慷慨解囊,将家里余米尽行献出,每日煮粥以济饥民,城邑父老感激涕零,但远乡老幼无法进城充食。不久余米食尽,无力接济,他常仰屋叹息。其子李言劝慰父亲,将仅有的
[]
叶元玉
  叶元玉,号古崖,汉族,清流县城关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初为户部侍郎,后任广东潮州知府。为清流著名诗人,著有《古崖集》。其时,屯垦戍边,为文臣武将所忌讳。官场竞相参拜权贵,以为晋升阶梯,很少有人愿意服役边关。元玉“慨然有怀古固疆之志,以道义治理边事”。出任潮州知府时,不以权势压人,不为淫威胁迫,为人忠贞正直,痛恨陈规陋俗,以国事为重。叶的同年吴少卿向其求取“澳田”开耕,澳田是倭寇船只依栖之地,开耕澳田会引来倭寇劫杀,素来为潮州之大患。元玉坚执不从,并以肺腑之言附书奉劝。少卿得书大怒,诬陷元玉,明王朝听信谗言,元玉被罢职。元玉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无论当官还是为民,都勤奋笔耕
[]
陈允升
  陈允升,字旭卿,号椒墅,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清流县梦溪里东坑村人(今余朋乡),乾隆丁未科贡生。允升生平沉潜经史,喜读书诗,文才广博。幼时,从学余日乾师。及长,潜心研读经史,曾被聘到永安丛桂书院主讲《易经》,从学者有永安、归化、清流学子30余人。80高龄仍练习小楷书法,晚年家境窘迫,但仍教书训子,处之泰然。所著《易史一隅》,“引史证经,士林贵之”,由其子陈方炜校刊付印。允升活动于乾隆盛世,崇尚程颐《周易程氏传》、朱熹《周易本义》之说,并参以李德夫《周易通俗易简录》,撰成《易史一隅》,泛引史事以证《易》,与李光、杨万里的研《易》手法遥相契合。《易史一隅》简捷明了地采用援史证《易》的方法解释
[]
李彩高
  李彩高,字五云、凤楼、醉墨子、西岩渔,生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清流县四堡里长校村人(今长校乡),16岁应童试,授郡庠生,是清代优秀诗人之一。著有《五云诗集》二卷,《醉墨子文稿》一卷,汇集于沙县的《蕉石山房诗集》,长校留有他《校水雄关》匾额的题字,无论在当时、后世都颇有影响。少时他随同在赖坊经营银器的父亲就读于赖坊南山书馆,酷爱诗文,娴熟书法。故乡的山川草木为他的诗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山峦、田野、古寺、溪流、晨昏、夕照都是他所悉心赞美,如《校溪书院》诗:“雨花散处柘堤幽,村外青山寺外楼。极目平畴烟漠漠,环门流水日悠悠”象画图一般展现了这个幽静的读书之处。彩高的诗文雅朴恬淡,富有浪
[]
陈有定
  陈有定,又名友定,字永卿,一字安国,生于元泰定到至顺年间(1324~1332年)。有定祖藉福清市,幼年清苦,随父辈移居明溪镇归上里,即今明溪县瀚仙镇大焦村,10岁在镇盐店当学徒,15岁到罗家牧鹅。有定自幼聪明伶俐,遇事沉着,有勇善变,爱好习武骑射,喜交明友,重义气。20岁时,村内有一王姓户招他为入赘女婿,资助他经商,经营失利后到明溪寨当兵牌。元朝末年,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日益加剧,农民生活困苦,纷纷爆发起义。至正十二年(1352年)宁化曹坊农民起义军曹柳顺拥众万余人,声势浩大,震惊邻县。一日派先锋88人到明溪寨索马,明溪地小,兵马不多,众人不知所措。陈有定镇静出谋:置好酒肉招待,醉后将曹部杀尽。
[] (13241368)
李春烨
  李春烨(1571-1637)明末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泰宁城郊际溪村人(一说泰宁城西放坑尾村人)字侯质,号二白。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16岁的李春烨中秀才,36岁时考中举人,明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人物生平春烨登第后,被选任行人司行人,专受皇帝差遣。曾奉诏存问楚王、岷王,再奉节祭葬益藩。任行人四载,不辞辛苦,不负使命,在京官的统一考选中,考绩列为第一,被任为工部给事中。明天启二年(1622年),转任户部给事中。明天启三年调任刑部给事中,所到之处皆有建树。同年,升任吏部给事中,正值杨连、左光斗、万火景忠谏熹宗,要求严惩魏忠贤而遭破孩。李春烨挺身而出,为杨、左、万3人仗义执言上谏,应宽万火景而治魏
[] 明朝兵部尚书 (15711637)
全部三明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