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景名人录
夏启
  夏代帝王,名启。姒姓,禹之子。传说禹在世时选定益为继承人。禹死后,益继位。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结果启杀了益,并确立了传子制度,故有夏启建国之说。但有些学者在计算夏朝世系时,从禹算起。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子继父位家天下 舜晚年的时候,禹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于是他带着妻子,到外地出游去了。他让禹在他走后接替他的职位。那时有个习惯,老首领让贤以后,为了让新首领行使权力,早日树立威信,使民众的心逐步转移到新首领身上,老首领要离开都城,去过普通人的日子。帝舜虽然让位了
[] 夏朝帝王
琐罗亚斯德
  琐罗亚斯德(波斯文原名:زرتشت,公元前628年—公元前551年,享年77岁),波斯雅利安人,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或Mazdaism)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教在汉语中又称拜火教或祆教。琐罗亚斯德出身于波斯帝国建立前的一个波斯游牧部落贵族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破孩,直到42岁时,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教派创立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是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Zoroas
[春秋战国] 拜火教的创始人 (前628前551)
刘袆之
  刘祎之(631年-687年6月22日),字希美,中国唐朝大臣、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时的宰相。他开始是睿宗母亲武太后(武则天)的谋士,但因为他劝说太后交权给皇帝惹怒了太后,687年,武则天逼他自杀。刘祎之生于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他的祖父刘兴宗是南朝陈的鄱阳王咨议参军,他的父亲刘子翼历任隋朝、唐朝秘书监和著作郎,死在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永徽初年。刘祎之以文章知名,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并称为刘、孟、高、郭。他们都在昭文馆工作。唐高宗上元年间(674年-676年),刘祎之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他和元万顷、范履冰、苗楚客、周思茂、韩楚宾等文士被召入宫中,为唐高宗的皇后武后(即武则天)编写著作,包括
[] 唐朝宰相 (631687)
陈显达
  陈显达(427—500),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仕南齐官至太尉,封鄱阳郡公。后因为皇帝擅杀大臣,恐惧之下起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时年七十二岁。焦墟之战467年(泰始三年)五月,陈显达奉中领军沈攸之之命率千人助守下邳。八月,沈攸之领兵北出。魏将尉元遣孔伯恭率步骑1万迎战,又将宋军前战所败受伤者送还沈攸之,以沮其气。此时,明帝后悔出兵,下诏让沈攸之撤军。沈攸之进至(今江苏宿迁西北),距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50里。陈显达引兵前去迎接,但在睢清口被孔伯恭击败。沈攸之遂引兵退,孔伯恭率军追击,沈攸之大败,退保陈显达营。不久,宋军溃散,退驻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甘罗城)。468年(泰始四年),封彭泽县子,邑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 (427500)
殷契
  《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摘自《国学宝典》殷契,子姓,名契,帝喾之子,唐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商高祖乙的祖先。契是商人的祖先,他曾
[上古]
赵过
   赵过(生卒年不详),西汉时著名的农业技术革新家,其籍贯和生平均无资料可考。他曾担任朝廷主管农业的搜粟都尉,在关中地区推行“代田法”耕作新技术,并发明了耦犁和三脚耧两种先进工具。西汉初期,关中地区社会稳定,人口增加,生产发展,但是耕作技术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于是,赵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代田法。这种新耕作法,是把土地整理成畎(沟)垄的形式,每年相间畎垄轮换种植,把以前整块地的休耕改为一块土地上的局部休耕,既充分利用土地,又可以使地力得到恢复。具体做法是把一亩地(合今五分二厘)分为三畎三垄,畎的深度和宽度均为一尺,垄宽一尺,相间布置。将种子种在畎内,待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壅入畎中,
[]
崔郊
  崔郊,唐朝元和间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云溪友议》卷上、《唐朝纪事》卷五六)于頔: 唐朝宰相,河南洛阳人。始以门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建中四年以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迁司门员外郎兼侍御史,充入蕃计会使。历长安令、驾部郎中。贞元七年出为湖州刺史,有政声,与诗僧皎然等唱酬。十年改苏州刺史,虽有政绩,然益横暴。十二年入为大理卿,十三年拜陕虢观察使。十四年移镇山南东道(襄阳),俨然专有汉南之地,凌上威下,骄横不法,朝廷姑息,无可如何。然善待士人,以市声名,苻载隐庐山,乞百万钱买山,頔遂与之,仍加纸墨衣服等;韩愈亦曾奉书求其援引。宪宗即位,威肃四方,頔稍戒惧。请以子尚公主,宪宗许之。元
[]
姜诩
  姜诩:东汉人,字孟颖,与梁孔达(宣)、田彦和皆张芝弟子,有名于世。赵壹非草书云:“余郡士梁孔达、姜孟颖慕张生(芝)之草书,过于希颜孔焉。”《非草书、四体书势文字志》《太平广记》卷二百九《书四·杂编·姜诩已下》~598~姜诩、梁宣、田彦和及司徒韦诞,皆伯英弟子,并善草。姜诩、梁宣、田彦和及司徒韦诞。皆英弟子,并善草。诞书最优。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之,使就榜书之。榜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以下,焚之。仍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官至鸿胪少卿。诞子少季,亦有能称。汉末赵壹讥讽张芝的弟子姜诩?孟颖 、梁宣?孔
[] 东汉著名书法家
王本立
  王本立(?-690年2月4日),唐朝-,唐睿宗第一次登基年间任宰相。王本立任宰相前的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一般有宰相的传,却都没有他的传。他的籍贯也不详,在唐朝宰相家谱中,任何一位王姓宰相的家谱都没有将他列入其中。史书第一次提到他是679年,当时他在尚书省任左司郎中。他仗着唐高宗恩宠,多行不法,欺压同僚,遭到侍御史狄仁杰-,高宗本想放过他,但狄仁杰坚持己见,指出唐朝并不缺少和王本立一样才干的人。高宗让步了,同意处罚王立本。683年,-厥可汗骨咄禄袭击邻近的单于总督府,俘杀司马张行师。此时王本立任胜州都督,高宗命他和夏州都督李崇义一同防御-厥进攻,但史书没有记载下文如何。
[] 唐朝宰相 (?~690)
彭晓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主要理论彭晓倡导性、命双修,在-养生、阐发内丹(他称为“金液还丹”、“真一之道”)思想方面有引人注目之处。他认为人可以-成仙,年寿无限,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认为生成万物的乾
[] (?~954)
潘孟阳
  潘孟阳(?—815),礼部侍郎潘炎之子也。孟阳以父荫进,登博学宏辞科。累迁殿中侍御史,降为司议郎。公卿多父友及外祖宾从,故得荐用,累至兵部郎中。宪宗新即位,乃命孟阳巡江淮省财赋,仍加盐铁转运副使,且察东南镇之政理。时孟阳以气豪权重,领行从三四百人,所历镇府,但务游赏,与妇女为夜饮。至盐铁转运院,广纳财贿,补吏职而已。及归,大失人望,罢为大理卿。气尚豪俊,不拘小节。居第颇极华峻。德宗末,王绍以恩幸,数称孟阳之材,因擢授权知户部侍郎,年未四十。顺宗即位,永贞内禅,王叔文诛,杜佑始专判度支,请孟阳代叔文为副。时宪宗新即位,乃命孟阳巡江淮省财赋,仍加盐铁转运副使,且察东南镇之政理。时孟阳以气豪权重,领
[] (?~815)
曹确
  曹确,唐懿宗时为相,后遭贬谪,死于岭表。曹确,父景伯,贞元十九年进士擢第,又登制科。确,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历聘藩府。入朝为侍御史,以工部员外郎知制诰,转郎中,入内署为学士,正拜中书舍人,赐金紫,权知河南尹事。入为兵部侍郎。咸通五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书侍郎、监修国史。确精儒术,器识谨重,动循法度。懿宗以伶官李可及为威卫将军,确执奏曰:“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令,文武官共六百四十三员,顾谓房玄龄曰:‘朕设此-,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太和中,文宗欲以乐官尉迟璋为王府率,拾遗窦洵直极谏,乃改授光州长史。伏乞以两朝故事
[] 唐朝宰相
崔损
  崔损(?-803年11月27日),字至无,唐朝-,唐德宗年间为宰相。高祖行功已后,名位卑替。损大历末进士擢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再授咸阳尉。外舅王翃为京兆尹,改大理评事,累迁兵部郎中。贞元十一年,迁右谏议大夫。会门下侍郎平章事赵憬卒,中书侍朗平章事卢迈风病请告,户部尚书裴延龄素与损善,乃荐之于德宗。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给事中赵宗儒同日知政事,并赐金紫。初,二相有故,旬日中外颙望名德,损比无声实,及制下之日,中外失望。性龌龊谨慎,每延英论事,未尝有言。十四年秋,转门下侍郎平章事。是岁,以昭陵旧宫为野火所焚,所司请修奉。“昭陵旧宫在山上,置来岁久,曾经野火烧爇,摧毁略尽,
[] 唐朝宰相 (?~803)
崔郾
  崔郾(768—836),字广略。举进士,平判入等,授集贤殿校书郎。三命升朝,为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资质秀伟,神情重雅,人望而爱之,终不可舍,不知者以为事高简,拘静默耳。居内忧,释服为吏部员外。奸吏不敢欺,孤寒无援者未尝留滞,铨叙之美,为时所称。再迁左司郎中。元和十三年,郑余庆为礼仪详定使,选时有礼学者共事,以郾为详定判官、吏部郎中。十五年,迁谏议大夫。穆宗即位,荒于禽酒,坐朝常晚。郾与同列郑覃等延英切谏。穆宗甚嘉之,畋游稍简。长庆中,转给事中。昭愍即位,选侍讲学士,转中书舍人。入思政殿谢恩,奏曰:“陛下用臣为侍讲,半岁有余,未尝问臣经义。今蒙转改,实惭尸素,有愧厚恩。”帝曰:“朕机务稍闲,即
[] (768836)
张茂昭
  张茂昭(762~811)本名升云,唐德宗赐名茂昭,字丰明。奚族人。其父张孝忠为义武军(治今定州)节度使。其父死后,他被朝廷任命为定州刺史,充节度使留后,后为节度使。贞元二十年(804)入朝,一再陈奏河北边事,词情忠切,唐德宗听之忘倦,叹道:“恨见卿晚!”赐宴于麟德殿,赏赐良马、甲第、器用、珍币十分丰厚,并以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次年,唐德宗死,茂昭随朝臣吊唁,哀痛气噎,人称忠恳。唐顺宗即位,授使相,令还镇,赐宫廷女乐、甲第,以无功固辞不受。元和二年(807),复入朝,恳请留京师,唐宪宗不许。四年(809),成德(治今河北正定)王承宗反叛,朝廷诏河东、河中、振武三镇与茂昭讨伐,茂昭创廪厩、开道路,
[] (762811)
骞味道
  骞氏出自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其孙文,以王父字命氏。后汉质帝时有骞宏,字弘伯 ,避地允吾,为金城别驾,封金城侯,子孙因家焉。裔孙彄,晋将军、平阳郡太守。二 子:白、昊。白四世孙敬,字宗之,后魏奉朝请、金城郡守、尚书库部郎中、征南将军 、金城侯、散骑常侍、和州刺史。一子成,裔孙行本,唐灵州都督长史。彄五世孙威。骞氏宰相一人,味道。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四月初一,骞味道降职外调。当时,朝廷有几个-被外调,觉得冤枉,就来找宰相们申诉。宰相骞味道对他们说:“这是太后决定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例外一名宰相刘袆之却说:“不,你们都是被牵连的,对你们的处罚改任,都是我们定的,太后只是管审批。”把他们打发走
[] 唐朝宰相
张伾
  张伾,不知何许人。唐德宗朝将领。右金吾卫大将军。张伾原为泽潞(即昭义军今山西长治)守将。建中二年(781),为临洺(今河北永年)守将。是年五月,魏博节度使田悦率兵数万围攻临洺。张伾忖度临洺兵力有限,不能出战,只得严防死守。这样,坚守月余,城内物资消耗殆尽,士兵多死伤,粮食渐缺,而救兵未到,官兵也因长期孤守而对前途产生怀疑,军心开始动摇。张伾见形势紧张,无激励士兵之策,只得叫独生女儿出来见将士,说要卖掉爱女犒赏将士。将士感动,愿尽死力。同年七月,朝庭诏马燧派2万步骑增援,又派李晟率神策兵合击田悦。但叛军把城围得严严实实,内外已不能联系。张伾利用风筝,把“三天内不来解救,临洺将不攻自破”的消息传给
[]
李询
  李询,北周隋大臣。是李穆之兄李贤的儿子。李贤仕周、官至大将军。李询为人,深沉而有大略,颇涉书史,识见宏远,饶有父叔之风。周世曾任纳言上士、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济闻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视云阳宫,拜司卫上士,委以京师守卫之责。周卫王刺承武帝不在宫的机会作乱,城门已闭,并焚肃章门,以阻宫中外援。李询时在宫中,益其火势,使贼不得入宫,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说明李询临危不乱的镇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经过,深加器重,拜仪同三司,任长安令,屡以军功,加位大将军,爵封平高郡公,当时已崭露头角了。 尉迟回-杨坚,李穆既决定亲杨坚,以并州兵参加攻回之战,其统兵大将即为李询,而由李崇以怀州兵会之。杨坚并
[]
陈茂
  陈茂(?-23年),新朝政治人物,王莽封他为延德侯,曾担任大司马。新朝末年参与昆阳大战,战败后投靠钟武侯刘望,任丞相。后兵败被杀。汉平帝时陈茂担任执金吾侯(执金吾属官)。天凤二年(15年),陈茂继承苗䜣后任大司马,天凤三年(16年)秋,因日食出现,他的大司马被罢免,后任为严尤。其后(时期不明)陈茂被任命为秩宗将军(秩宗相当太常),地皇三年(22年),和纳言将军严尤撃破王常率领的荆州反新军——下江军,地皇四年(23年)、陈茂和严尤被刘縯率领的反新军在南阳郡育阳打败。陈茂、严尤和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领的新军主力合流讨伐更始帝刘玄。新军主力于同年六月昆阳之战,被刘秀率领的汉军打败,
[] 王莽时期大司马 (?~23)
全部旅景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