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区名人录
吕柟
   吕柟(1479~1542年)字仲木,号泾野,明代著名理学家,西安府高陵(今陕西省高陵县)人。吕柟自幼笃志好学,虽寒冬酷暑,端坐诵读于书舍。14岁应童子试,补廪生。正德三年(1508)殿试进士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在翰林院充任经筵讲官、考官、史官期间,讲授义理,尽心竭力;考核官吏,不徇私情;主持修史,秉笔直书。当吕柟步入仕途后,宦官刘瑾以同乡名义拉拢他,吕坚决拒绝。因此遭刘瑾一伙阉党忌恨。当时武宗荒淫昏庸,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财政匮乏,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吕柟目睹此现状,痛心疾首。其时,蒙古贵族侵扰边境,吕柟上 书武宗入宫亲政,以消除祸根。刘瑾怀恨在心,要杀吕柟。吕觉察后愤然称病辞职。1510
[] 明代著名理学家 (14791542)
张既
  张既(?-223年),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也。举茂才,除新丰令,治绩为三辅第一。河东之战时,张既授命劝说马腾与钟繇合击击-、郭援,大破之。又和马腾击张晟等,斩卫固、张琰。召马腾于关中,定关西叛。为京兆尹抚民兴政。后来与夏侯渊平宋建,定临洮、狄道,安郡民,徙氐以利趋,拔汉中守。从征张鲁,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的百姓以充实长安三辅。又协助曹洪在下辩打败吴兰。魏初,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诸胡叛乱,张既运筹帷幄,渔翁得利定凉州,兵行神速平胡乱。迁凉州刺史,封西乡侯。在任期间,降苏衡、邻戴众,修工事,抚民、诛西平麹光。张既一生政惠著闻,辟杨阜、胡遵等士,皆有名位,黄初四年薨。早年经历张既出身寒门庶族,家中殷富,
[三国] 魏晋八君子 (?~223)
张缉
  张缉(?—254年),字敬仲,凉州刺史张既之子,魏少帝曹芳的岳父。三国后期曹魏大臣,外戚。曾为温县县令,颇有才干。诸葛亮征魏时,张缉上筹略给中书令孙资,孙资使其参征蜀军。后入宫为尚书郎,因称职被曹叡所赏识,任东莞太守时,拥兵数千。张缉屡次上 书陈述击蜀破吴的方略,又料得诸葛恪功高盖主,必死无疑,此事后果然应验。司马师为此对张缉青眼有加。张缉之女得为魏帝曹芳皇后,张缉以国丈的身份官拜光禄大夫。因司马师专权,张缉与夏侯玄、李丰谋诛司马师,未遂,被赐死狱中。平步青云张缉是曹魏凉州刺史张既之子,黄初四年(223年),张既去世,张缉继承了其父西乡侯的爵位。在太和年间,张缉曾任温县县令,因其管治能力而有名
[三国] (?~254)
于瓖
  于瓖: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河南洛阳,字匡德,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七年(853)癸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崔瑶。中状元后,初官授校书郎。咸通五年(864)以兵部员外郎,后转吏部员外郎;咸通十年,出任湖南观察使。咸通十三年贬为袁州刺史,至终。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其兄于珪为大中三年(849)状元。于瓖好吟诗,常有唱和之作。大中年间,绵州刺史于兴宗赋诗寄朝中诸友,和者甚多,于瓖亦有和诗。《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
刘天章
  刘天章(1897~1931)又名刘望,字云汉。陕西高陵人。1914年在西安三秦公学留日预备科读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北大化学系。是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五四运动中,参加了火烧曹(汝霖)宅的斗争,并主编北大学生会会刊。“六三”后曾被 逮捕,不久释放。1920年1月,刘与杨钟健、李子洲等发起,将陕西旅京学生团改名为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创办以宣传新文化为主的《秦钟》月刊。不久,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刘积极参加,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同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组建时,刘被接收为团员;1921年7月中共一大后,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刘与杨钟健、
(18971931)
邢子舟
  邢子舟(又名邢之舟,邢志周,邢子州,邢志舟等,1914—1965),原名邢崇道,陕西高陵县人。1937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解放前历任陕西 领导人,共青团陕西省委委员,临潼栎阳区地下党委书记,陕甘宁边区税务局税收科长,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税务局长,关中地委社会科科长,关中地委供给科科长职务,解放后历任新中国陕西省高陵县第一任县长,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办公厅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商业部储运处处长等职务。1965年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解放前曾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习仲勋,张德生,汪锋,赵伯平,周芝轩等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展开工作,解放后曾在彭德怀,霍维德,杨明轩,
(19141965)
耿景惠
   耿景惠(1886~1962)名志介,字景惠。陕西高陵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耿镇私塾启蒙,稍长转入高陵国学讲习所研读古籍经典。他留心国事,志在四方,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政治深怀不满,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到西安考入陕西陆军小学堂。他在自传中写道:“我弃文就武,谋雪列强之耻。”后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后,应邀到陈树藩的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模范步兵营第三连任连长。同年5月该营改编为步兵第二团,耿升任第一营营长。1924年底,应河南督办、国民军第二军军长胡景翼的邀请,赴豫任第二军直属工兵营营长,半年后调任该部第九师李纪才部第三十三团团长。1926年底西安城解围后,任国民军联
(18861962)
钱应学
  钱应学同志1940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高陵县,196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7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至1965年7月在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海省人民检察院、青海省保卫部审判组和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1984年10月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翻译室副主任,1985年8月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翻译室主任,1990年2月兼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1990年4月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97年6月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正厅级)、党组成员。同年11月当选为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1月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19402015)
袁鸿化
  袁鸿化(1910~1943)化名袁少平。祖籍山东曹州(今山东曹县),生于陕西高陵。1924年考入三原县立中学,与同窗好友张策、王炳南、李裕雪等阅读革命书刊,参加国耻纪念活动,并加入了渭北青年社、学生自治会。1926年冬中学毕业在高陵从事农-动,经常到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被选为县农民协会主席。冯玉祥附蒋-后,袁鸿化转入秘密地下斗争。1931年,中共组织派他到第十七路军骑兵团,公开职务是团部中尉副官,和刘清和、魏志坚、赵启民等建立军中中共组织,发展谈国帆等为中共党员。1932年夏,中共组织在西安城内糖坊街的秘密联络点被敌发现,袁转移到三
(19101943)
于珪
  于珪: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河南洛阳,遂称河南人。字子光。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己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李褒。试题为《尧仁如天赋》等。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隋朝时即有人为官。先祖于志宁为唐开国功臣;曾祖于休烈为开元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祖父于肃官至给事中。死后赠吏部侍郎;父于敖,进士出身,官赠礼部尚书;兄于球亦为进士;弟于瓖为大中七年。(853)状元;弟于琮大中十二年(858)进士拜驸马都尉,官至同平章事。兄弟四人皆登科入仕。于珪入仕官不显、名不扬而终。善属文,入史馆与杨绍复、郑言等撰《续会要》四十卷。
[]
王仲一
  王仲一(1901-1931)原名王振翼,字壮飞。(笔名忙中、向光、费辛)1934年6月出生,陕西省高陵县人。原籍山西天镇(今属河北阳原),出生于张家口铁路工人家庭。少年时勤奋好学,阳高等二高等学堂毕业后考入大同第三师范学校就读,后转入太原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积极参加响应五四运动的太原学生爱国活动。参与发起成立山西省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负责对外联络,到北京大学结识高君宇等。8月在高君宇帮助下,同贺昌等创办并主编太原《平民周报》。1920年春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通讯会员。1921年5月协助高君宇发起成立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小组长。同年秋到北京,经中共北京大学支部批准转为中国共产
(19011931)
于休烈
  于休烈(692~772年),唐京兆高陵县(今西安市高陵县)人。玄宗开元初年考中进士,擢贤良方正制科,为秘书省正字。开元二年(714),唐朝与吐蕃发生边界战争,吐蕃多次派使者求和。先前出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上 书玄宗,要求双方和好。开元十八年(730),唐朝廷与吐蕃恢复了友好关系,双方互派使者往来。来到长安的吐蕃使臣说,金城公主要求唐朝廷赠送《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以在边地传播汉文化。玄宗命秘书省抄写送去,于休烈却上疏反对,恐对唐廷不利。侍中裴光庭反对于休烈的观点,玄宗皇帝亦不纳于休烈的建议,按公主要求,将所要经籍文献送到吐蕃,使汉族的文化传播到吐蕃人民当中。于休烈后来曾任起居
[] (692772)
于结
  生卒年不详。雍州高陵(今陜西高陵)人。约于代宗大历中应进士试。于结,生卒年不详。雍州高陵(今陜西高陵)人。约于代宗大历中应进士试。十四年(779)崔宁欲荐为御史,为宰相杨炎所沮。德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终谏议大夫。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全唐诗》存诗1首。
[]
席石生
  席石生(1896~1950)又名席玉璋,字石生,亦作实生,笔名老石。陕西高陵人。1913年继父筹措300两银子让其自费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留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曾一度回国在青岛市政府当秘书,还回陕参加过陕西靖国军的反段(祺瑞)倒陈(树藩)活动。1920年席曾撰写过宣传、介绍并热情歌颂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文章--《布尔塞维克主义论》。该文长达1万余字,连载于1920年11月2日至8日的西安《鼓昕日报》。文章介绍了布尔塞维克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明确指出布尔塞维克主义脱胎于马克思主义。说布尔塞维克主义要求打破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文章猛烈抨击资产阶级
(18961950)
朱奎
  朱奎 (1916~1982) 陕西省高陵县人。老红军。民国22年(1933)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科长、部长,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委等职。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成都战役,进军大西南等,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生前寓居北京西路8号,1982年逝世。
(19161982)
张策
  张策 (1911- 1999 ),陕西省高陵县人。1927年入西安中山学院读书,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高陵县特支书记,红二十六军政治工作人员,陕甘边区中共特委委员,中共陕甘省委常委兼白区工作部长,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兼蒲城中心县委书记,冀南区委-部部长、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派至东北,先后任中共嫩江省委常委、自城子地委书记,东蒙工委书记,吉林省委常委、吉南地委书记,松江省委书记。1949年12月兼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此后相继任东北人民解放军骑兵纵队政治委员,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编制委员会副主任,出国工人管
(19111999)
白文范
  白文范(1903~1928)名培章。陕西高陵人。八岁入私塾发蒙,后就读于高陵县草市小学、三原县峪口山中学和渭北中学。在渭北中学参加-、反对封建礼教等斗争。1924年冬,渭北中学教师、中共党员吴迪恭因编写并组织学生演出进步话剧被校方解聘要回家乡湖南,白因参加演出亦被学校开除,遂约同学二人随吴到长沙,入岳云中学继续学习。岳云中学的师生,大部是中共党员或青年团员。白受浓厚的革命气氛熏陶,思想觉悟很快提高,1925年春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6月毕业回陕,与中共三原特别支部接上关系,被指派回高陵发展中共党员、筹建中共高陵地方组织。1927年初,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任命白为高陵县
(19031928)
程士荣
  程士荣 (1926~2005)笔名顾昔、史溶。陕西高陵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陇东文工团队长,甘肃话剧团副团长、团长,兰州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省剧协主席。甘肃省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省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级编剧。著有歌剧剧本《小两口》、《破奸案》,话剧剧本《周有才》、《雪山风云》,电影文学剧本《红河激浪》、《黄河飞渡》、《西安事变》、《红色医生》(均合作)等。话剧剧本《西安事变》获庆
(19262005)
陈光舜
  陈光舜,男,汉族,1919年出生在陕西省高陵县。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十六期,14岁时考到渭南渭阳中学。1936年转学到西安师范。1937年秋师范毕业后回到高陵,在县教育局任教育委员。任高陵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副队长兼组织部长。1938年初奔赴抗日前线,来到驻山西垣曲、横水地区的国民党四十二师二四七团。1939年初黄埔军校一分校第十六期步兵科学员。1940年初黄埔军校毕业后到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三十八军工作,历任-卫连排长、第十七师司令部情报参谋兼侦察队长、第五十团七连连长等职。参加了1940年坚守中条山的“四’一七”战役、坚守黄河铁桥的广武战役和1944年
(19192012)
全部高陵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