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名人录
戴有祺
  戴有祺,号珑严,清朝江南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人,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不久戴有祺便告假回乡服丧。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降职为候补知县,他不肯赴任。辞官离京,归乡隐居,再不复出。辞官返乡后,筑室蒋泾桥(朱泾镇西),辟小园,取名“慵斋”,后因生活贫困,房屋出售他人。晚年化名陈姓,居住在朱泾镇东部“三道旨”(解放后改名新农镇)。著有《慵斋文集》、《寻乐斋诗集》等。戴有祺祖籍安徽休宁,后世寄居江苏松江府。雍正二年,金山卫升县,居家遂籍金山县。戴有祺先以金山卫生员举荐于乡里,中举后,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赴京会试,得中贡士。康熙三十年(1691)戴有祺参加补行
[] (16571711)
顾野王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海盐华亭乡(今属上海金山县)人。幼好学,长而博览群书,精于文字训诂,通天文地理和卜筮,兼善画。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官太学博士。侯景之乱,野王回海盐,召募乡党数百人,杖戈披甲,支援京城。乱平,太尉王僧辩命其作海盐县监。入陈,任金威将军,升府咨议参军。文帝天嘉元年(560),补撰史学士,迁国子博士兼东宫管记。天嘉六年,授太子率更令,掌国史,主修梁史,后迁黄门侍郎、光禄卿。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字体,于梁大同九年写成《玉篇》,仿《说文解字》体例而有所改进。据唐封演《闻见记》所载,共收16917字,分542部,以义类相从。字项下先注反切,次引《说文》古训,并罗列一
[南北朝] 训诂学家 (519581)
叶可明
  叶可明(1937.3.28- )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长期研究施工技术,形成了针对“高、大、深、重、新”不同对象,因时、因地、因人置宜的施工技术体系。提出了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升板机提模提脚手体系。实现350米高度自升式模板工艺;提出了上海软土地基中分地区、级别的支护原则,实现了20米深坑复合支护技术及10米深坑无支撑支护技术;完善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管理,实现24000立方米混凝土一次浇灌;提出了商品泵送混凝土双掺技术与级配优化技术路线,实现350米高度混凝土一次泵送到顶;提出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丁公著
  丁公著(762~826年),字平子,胥浦乡(今干巷一带)人,3岁丧母,少年勤学苦读,21岁以五经及第,授集贤校书郎。任期未满就辞职回乡,侍养父亲。其父去世,亲自负土筑坟。淮南阙阀,升任集贤殿直学士。不久又充任皇太子及诸玉侍读,著《皇太子诸王训》10卷。穆宗即位,召他询问朝典。因他陈词恳切,授给事中,赐紫金鱼袋。后调任工部侍郎,他自知将被重用,就以患病为由告退,未获允准,就要求外任,授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后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学士等职。时值浙西遭灾,百姓造反。他以户部尚书身份赈济饥民大米7万石。平时为官清正,每逢升迁,反而倍添忧愁。后授太常卿,告病辞退。未至家而卒。著有《礼志》10卷。
[] (762826)
娄机
  娄机(生卒年不详),字彦发。南宋绍兴年间人。居枫泾镇。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授盐官尉、含山县(在安徽省)主簿。七次兼理邻县,都以治理有方而闻名,调任太常博士秘书郎。后兼为善堂小学教授。精心为太子授课,被提为监察御史。嘉泰元年(1201年)韩侂胄议收复中原失地,他竭力劝阻,认为兵卒骄逸,财力未裕,万一战争旷日持久,反而祸国殃民,未被采纳。后进太常少卿。朝廷命他去荆州、襄阳宣布开边命令。他直言道:如让我去安定人心,我愿往;若是挑起战争,我宁死也不去。战争开始后,泗州捷报传来,他愈增忧愁。道:“假如就此成功,一雪前耻,我虽死也幸;就伯进得快退得也快,祸患就更深了”。遂辞职引退。开禧二年(120
[]
韩寒
  韩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中国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1999年,他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退学,后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 。2001年,他出版文集《零下一度》,该书获得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他出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2004年3月,他出版文集《韩寒五年》。2005年开通博客,开始博客写作 。2006年9月,发行个人首张唱片书《寒·-》 。2009年,他主编《独唱团》。2010年,韩寒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1年,他出版杂文集《青春》。201
钟天纬
  钟天纬(1840~1900年),字鹤笙,亭林镇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入上海“广方言馆”攻读英语,为该校第一期学生,光绪元年(1875年),应徐建寅之邀,赴山东机器局翻译馆任职。光绪五年,受清政府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邀请游历欧洲各国,考察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政俗之短长。光绪七年回国,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除与英国人罗亨利、傅兰雅合译《西国近事类编》、《工程致富》、《英美水师表》、《铸钱说略》、《考工纪要》等书外,根据游历考察所得,撰写了《格致说》、《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西学古今辩》、《中西学术源流论》等篇,专门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光绪十三年,应盛宣怀之邀赴山
[] (18401900)
高锟
  高锟;(Char;les;K.Kao),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美国国籍。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诗人和革命家,父亲高君湘是律师。高锟于1948年举家移居台湾,至1949年迁往香港。香港,高锟就读圣若瑟书院,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他想读电机工程系,港大当时未开设此科,于是远赴英国,进入英国伦敦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格林威治大学)。1957年、1965年先后获英国伦敦大学电机工程学学士、博士学位。1970年迄今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87-1996年任该校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2018)
王小谟
  王小谟(1938.11.11- )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60年代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80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在国外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分别获1986年、1995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侯光炯
  侯光炯,侯光炯(1905.5.7-1996.11.4),土壤学家。上海金山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从事土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达60年之久,在土壤肥力和土壤地理研究方面发现“光肥平衡”日周期变化的事实,从而开辟了土壤胶体热力学新领域1986年通过鉴定的水田自然免耕新技术,到1988年底已在南方13省推广2200多万亩,增产率在15%以上为适应土壤肥力研究的需要,创建了土壤胶体物理―土壤粘韧率和粘韧曲线,以及土壤胶体热力学十联式PH两种测定方法,并拟定了土壤肥力分类体系,为制定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51996)
侯承祖
  侯承祖(1591~1645年),字怀玉。明末金山地方人。16岁袭祖职为卫指挥使。其父侯继高因抗倭屡建战功,实授骠骑将军都督佥事。他自幼受父亲薰陶,忠勇多才略。袭职后,委他督察驻防,后掌卫印,防务完善整肃,常至青村、宝山、柘林等地巡视。所到之处,检阅军队,补充力量,理顺民心,铲除奸邪。并以发展农业生产为首务,政绩显著。侯世禄(?~1645年),字公藩,承祖之长子。自幼博览群书,尤通经史,常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及长,有勇力,善骑射,随父同守金山卫城。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过长江,郡长邑吏纷纷辞官离职,唯侯承祖父子、夫人散尽家业田产,变卖金银首饰,招募勇士,准备舍生抵抗。八月初三,松江失守
[] (15911645)
顾观光
  顾观光(1799~1862年),字宾王,号尚之,别号武陵山人,钱圩乡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好训诂,善医道,对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尤有研究。治学严谨,于学问每穷本探源,抉其所以然,摘其不尽然。对古今学说运用辩证处理其相互关系,并兼采中西之长,认为两者之间“可互相证而不可互相废”、“旧法者新法之所以出”,同时也认为“积世、积测、积人、积智,历算之学后胜于前”。平生著作甚多,《九数外录》十篇基本上包括了当时西法算术的精要,其中《对数》篇改乘除为加减,改自乘开方为乘除,对平弧三角、八线相求带来极大的方便,至于《算剩初稿》、《算剩续编》等,更是他承先启后之作。本县知名学者姚石子认为,这些著作做到了
[] (17991862)
朱学范
  朱学范(1905~1996),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浙江嘉善枫泾人(今上海金山枫泾人)。1933年上海法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1938年与陕甘宁边区总工会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会。1936年至1945年曾8次任中国劳方代表出席国际劳工大会,争取国际工人援华抗战,参加国际工人反法西斯斗争。1945年出席世界工会大会,当选世界工联副主席。朱学范故居坐落在新街11号,朱学范1905年至1925年间曾在此居住过。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邮电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至九届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红十字总会名誉会长,民革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五、六、七届全国人
(19051996)
丁聪
  丁聪(1916-2009),1916年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1916年生于上海,祖籍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笔名小丁。擅长漫画、插图。2009年5月26日病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自幼受家庭影响,在上海清心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后为《救亡漫画》杂志作画,《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至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美术师,曾为话剧《雾重庆》设计布景。1942年在桂林、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担任《钦差大臣》、《正
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 (19162009)
包节
  包节(1506~1556年),字元达,明代漕泾人。5岁丧父,母杨氏教读甚严。每夜燃香一支,香未尽,不得入睡。应试时,有友邀饮于伎家,其母大哭道:“你刚进入社会,就到这种地方去,今后如何做个好男儿?”经亲友再三劝解,责打十板方罢。此后,他愈加奋发读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授东昌推官。他不忘母训,洁身自好,为官清正。嘉靖二十三年,任御史,曾劾兵部尚书张瓒纳贿事。后出巡云南,发现有才干之人,都不愿去荒僻之地,认为这是云南治理不善的原因,提议在当地选拔人才来充任地方官。吏部据言上奏,中央政府采纳他的建议,颁行于云贵、两广等地,颇收良效。嘉靖三十一年,再次出巡湖广,显陵守备中官廖斌作威作福
[] (15061556)
黄继曾
  黄继曾(1872~1911年),字公续。家资富厚,急公好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光绪三十四年,皖南休宁等地水灾,他集资10万缗(千文)以作救济。后云南、山西、徐州、淮北等地饥歉,复捐银10万余两。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竞以兴学救亡。他慨然以培植人才为己任,光绪三十一年独创明强两等小学于朱泾镇。学校分南北两部,为便利学生往返,在市河上架起“新木桥”。民国2年(1913年),该校有8学级,8教室,教员16人,学生283人,年经费4000元,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此外,他还对许多经费不足的学校如上海复旦、健行两公学,南洋中学,爱国、蓬莱女校,金山实枚小学,淑新女校,松江开明女校等
[] (18721911)
唯庵
  唯庵(1323~1396年),又名德然,俗姓张。元、明间松江华亭人。7岁剃发受戒于杭州天龙寺。曾拜访江苏霞雾山石屋禅师珙。珙与他交谈后,极为器重,道:你就象庭前的松树,今后当广庇众人。又书“松隐”两字相赠。此后,他遍游四方,受业于浙江金华圣寿寺千岩长禅师,随其-,声誉腾起。元至正八年(1348年),唯庵至华亭郭汇之南(今松隐乡)见风景秀丽,于是结茅屋而居,三年足不出户。里人吴山得悉后,捐金献地来上愿。远近相继车石运土、填坑筑基,为其建庵,至正十二年动工,至正十四年庵成。即以“松隐”两字为庵名。明初,以高行僧荐于朝,不久即还。洪武十三年(1380年),募资建塔,毕工于洪武十七年,共7层。他深穷佛
[] (13231396)
王顼龄
  王顼龄(1642~1725年),原名元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张堰镇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获一等第6名。改任翰林院编修,参加《明史》编纂。常与汪琬、朱彝尊等上下议论,通晓典故,人称修史良才。后升侍读、侍讲学士,为康熙帝讲解《资治通鉴》。他娴熟史学,触类旁通,每讲一篇,必获康熙帝赞赏。因弟王鸿绪事累及,奉旨休致。不久又应召入京。康熙四十二年升礼部侍郎。任职10年,凡朝廷庆贺或祭祀等大典,他斟今酌古,处理得体。康熙五十一年,迁吏部右侍郎,后升工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五十四年两次主持会试,因遴选得人,于康熙五十七年进升武英殿大学士,时已
[] (16421725)
杨维祯
  杨维祯(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元文学家、书法家。原籍浙江诸暨。少年时,其父筑楼于铁崖山,聚书数万卷。他终日勤读,自号“铁崖”。,泰定三年(1326年),中进士,任天台县尹。后调钱清盐场,因不善逢迎,十年不获升迁。元修辽、金、宋三史,他作“正统辩”千言,总裁官欧阳玄赞叹:“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后调任江西儒学提举,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值兵乱,浪迹浙西。张士诚据浙西,屡召不赴。后以冒犯丞相达识帖木儿徙居胥浦(今金山县)。杨维祯居元末诗坛领袖的地位,其诗作称“铁崖体”。他的七古歌行,大多为咏史、拟史之作,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眩人耳目。其风格纵横奇诡,在明初有“文妖”之讥
[] (12961370)
全部金山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