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7)
161、许承芬
  许承芬,1900年11月25日生于江西省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其父许克仪,以教私塾为业,母亲刘氏务农。许承芬自懂事起,白天跟哥哥到私塾读书,晚上兄弟俩在油灯下温习功课。父亲常给他们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使年幼的许承芬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和启迪,从小便立下当英雄的志向。1915年,许承芬的哥哥患病夭折,父亲也因病无钱医治而早逝,全家生活重担压在母亲的肩上。母亲只得将襁褓中的小女儿送给他人收养,又把大女儿
革命烈士(19001935)
162、韦启瑞
  韦启瑞(1900.8~1927.4) ,壮族,蒲庙镇联团村团统坡人。1923年6月,他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他和校内外团干一起,发动成立广东新学生社(属共青团外围组织),出版《新学生》半月刊,对学运和农运曾起积极的推动作用。1924年7月, 韦启瑞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第一届学习班,毕业后,即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他以共产党员的
(19001927)
163、吴瑞年
  吴瑞年(1900~1985) 字稼英,江苏南京人。幼年随家迁沪。民国9年(1920年)进圣约翰大学读理科,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学成,原可留美工作,但为实现报国夙愿,即行回国。民国15年,受聘任浙江公立专科学校(今浙江大学)无机化学系主任、教授。民国17年,应江苏省立上海中学(简称省上中)校长郑通和坚请,转来该校任教。民国24~30年,先后兼任大中中学和新
(19001985)
164、包树棠
  包树棠,字伯芾,号笠山,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1900年11月25日)生于上杭庐丰畲族乡丰济村。幼年在村私塾启蒙,民国6年(1917年)8月考进县旧制中学,10年7月毕业,因家贫无力升学,曾执教于丘辉养正小学、庐丰联珠高等小学,15年2月考进广东省梅县嘉应大学就读半年,8月转入厦门大学国学系代办的集美国学专门学校就读。在校三年,学习刻苦、认真,课余则热心于地方史志研究,曾被推任《集美国学季刊
(19001981)
165、武怀让
  武怀让(1900-1936)字迈五,别名胡景.夫敬等.孟县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之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出生于河南省孟县南街一个中农家庭。父亲武凌汉,以教私塾为职业,怀让弟兄三人,他居次。怀让五岁能背诵唐诗,善辩论,当时人们称之为神童。民国初年,清代封建风习在社会上尚盛行,怀让却毅然让老人给他剃去发辫,光着头登台舞动小拳头,学成年人讲话,人称他为武家小和尚。入学后,记忆力强,读书过目成诵,
(19001936)
166、苏昧朔
  苏昧朔(1900-1966),字融和,号睡螺居士,祖籍浙江平阳县腾蛟带溪,后迁居平阳县城西坑口。父早卒,家贫寒,为平阳“三苏”之一(苏步青、苏渊雷)。1900年出生,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批大学生,1926年(民国1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在校期间曾得刘海粟、姜同书等名师指导,先攻西画,后攻国画。苏昧朔画作题材广泛,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批大学生,1926年(民国1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在校期间
平阳三苏(19001966)
167、叶秀峰
  叶秀峰(1900—1990),江苏扬州江都人,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矿冶系毕业,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历任中学教员、国民革命军总部机要秘书、南京市党部委员;后转入中统,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长。1929年底升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以后历任南京市党部组织部部长、西康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中统局局长、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总干事。1945年5月,叶秀峰当选为国民党第5、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
(19001990)
168、李子纯
  李子纯,1900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先后就读于西华师范学校和开封东岳高中,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至6月,李子纯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在讲习所里,毛泽东、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等系统讲授的《共产党宣言》、《农民问题》、《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课程,给李子纯极大影响,使他政治上更加成熟,并在学习期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中
(19001933)
169、施滉
  他是清华最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清华大学图书馆门厅墙壁上汉白玉烈士纪念碑的这段铭文,纪念的是一位清华学子,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施滉。施滉,白族,1900年出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人。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参与发起成立了清华学校第一个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
(19001934)
170、张含英
  张含英,字华甫,1900年5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其父张建基思想比较开明,家境虽然并不富裕,但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因此,张含英从小就被送入学校受正规教育。张含英青少年时期,正值清末民初,政治腐败,国势衰微。中华民族-灭种的威胁强烈震撼着他的心。所以他很早就萌发了救国救民之志,并抱定决心要走“科学救国”之路。1918年,他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由于参加“五四”运动而被校方
(19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