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介绍(17)
161、张贞
  张贞,字伯坚,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11月12日生。兄弟4人,他居长。16岁小学毕业,续入建郡中学堂(后改为福建省第五中学即建瓯一中前身)。张贞家贫好学,品德优良,为校长谢廷昌器重,以二女相许。中学毕业后,谢资助他考进福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深造。1926年,在法政专校毕业,当时,正处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0时期,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葛越溪、潘作民、杨峻德、翁树年等自北京、上
(18971948)
162、贺满朝
  贺满朝(1897~1936),小名年成,出生于吴旗县刘家砭的一个雇农家庭。年少时,为地主当长工8年,17岁在私塾上过3年冬夜校。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就能读书看报。后来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于1929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党的坚强战士。1929年,他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积极为党工作,奔走于现在的吴旗、志丹交界地区从事宣传活动,在刘志丹和永宁山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向地方官
(18971936)
163、芬兹尔
  芬兹尔(1897—1936)德国人,柏林大学毕业,获林业博士学位。民国16年(1927),他被邀来中国,在广州国立中山大学任教。翌年被任命为广东省林务局副局长,后回国。民国22年(1933),在于右任先生倡导下,受我国西北第一所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业大学前身)的邀请,第二次来华,在该校任教授和实验林场主任。当时陕西关中一带刚刚经过民国18年(1929)的大旱灾,八百里秦川由于饥饿威胁,民不聊生,
(18971936)
164、徐廷瑞
  徐廷瑞(1897~1981)字云帆。蠡县人。幼年在本县上私塾,后入县立小学堂。清朝末科乡试中秀才。1917年与胞弟徐廷玑、堂兄徐廷瑜一同考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第四队。1920年7月,因发生直皖战争,军校受到兵劫,故而停办一年半,1921年10月复课,1923年8月毕业后分至冯玉祥陆军检阅使署任见习排长。1924年10月任陆军检阅使署参谋处参谋
(18971981)
165、刘北海
  刘北海(1897—1938)又名文超,生于1899年,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人。国民党陆军第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1938年初夏,刘北海赶到昆明后,被任命为陆军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出征前,刘北海对部队进行了紧张的整训,几乎每天都到教练场指挥练兵,亲自为战士做刺杀、投弹、飞翻越障碍示范。在训练中,刘北海曾对官兵训话说:“日本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没有胆略和勇气!八路
抗日英烈(18971938)
166、刘家祺
  刘家祺(1897—1981),梅江区城北镇扎田村人。童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升入东山中学后,因家贫辍学。为谋生计,到刘志陆部下当兵,历任排长、连长、中校军需长等职。后弃军从工,到上海电影影片厂做剪接工作,剪接过多部电影,其中有《火烧红莲寺》。因影业欠佳,做了数年后,由本家叔伯带到海外谋生。1927年,他先去越南,后到印尼巴城(雅加达)。做了一段时间杂工后,得朋友帮助,自己开办家庭作坊式的皮革制造手工厂
(18971981)
167、于定一
  于定一(1897~1930)于定一,原名颜其初,字永兆,浏阳县永和碾石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菊溪高小毕业,为人性耿直,急人所难。永和镇上有个婆母-儿媳致死,因婆家势大死者冤不能平。他闻讯愤然而起,仗义执言,终使冤死者官司胜诉,颇得乡望好评。1925年,他受聘于汤姓族校,与张启龙、黄远怀、李贞等相识。受其影响,次年毅然辞去教职,与刘建中在永和区秘密从事农会活动,1927年春由张启龙介绍
(18971930)
168、曹靖华
  曹靖华(1897.8~1987.9),原名联亚,卢氏县五里川乡路沟口村人,父名培元,晚清秀才,是一位立志于山区教育事业的启蒙教育家(有传)。靖华有2姊1弟2妹,他自幼酷爱听父母与邻居长者讲故事,父亲称他为装不满的故事罐儿,听后常对故事中人物发表自己的爱憎之情,如听刘老汉讲:有一年因一群毛猴把地里庄稼糟踏殆尽,村里一个勇敢的穷孩子跑到毛河琉璃庙借老道士一把降妖剑,杀了为首的猴子,把猴头挂在树上示众,
(18971987)
169、钟伟成
  钟伟成(1897—1985),江苏江都人。早年留学美国,获伊利诺大学商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秘书、东南大学商科教授、平绥铁路胶济铁路会计处处长。1943年6月任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学院院长。1950年代院系调整后为复旦大学教授,著有《铁道经济论丛》等著作。
(18971985)
170、杨斌奎
  杨斌奎(1897——1972)男,苏州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与长子杨振雄(1920——1998)次子杨振言(1921——2008)三人在评弹界有“书坛杨家将”“评弹三杰”之誉。他幼时好学不倦,尤喜苏州弹词一门。12岁时拜姐丈赵筱卿为师习唱《描金凤》《大红袍》两书。赵筱卿教授内弟,循循善诱,不到两年衣钵尽传,成为赵最得意弟子。艺成后与赵拼档说书达数十年。后与赵拆档后短期与师弟程鸿奎拼档说书。后放单档
(1897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