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69年出生的名人介绍
1、潘世恩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名臣。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室名有真意斋、思补堂、清颂。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落籍素享“风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誉的苏州。先撰,嘉庆间历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充上 书房总师傅,进太子太傅。为官五十余年
清朝名臣(17691854)
2、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17691821)
3、亚历山大·洪堡
  洪堡全名亚历山大·洪堡,Humboldt,Alexander,生于1769己丑年,1859年去世,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博物学家,19世纪科学界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出身于普鲁士一个地方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87年考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经济学,以后又先后进入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学习工厂管理、植物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从学校出来后,曾任弗朗科尼亚矿区的检查员和主任。洪堡自幼志趣广博,尤爱旅游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博物学家(17691859)
4、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字成之,号平湖,又名敦元、忠诚、庆昌等。原籍福建,先祖清康熙年间入粤,世居广州河南溪峡乡(今海珠区海幢街)。乾隆四十八年(1783),父伍国荣在广州怡和街创办怡和行。嘉庆六年(1801)秉鉴接替怡和行务,善于经营,不几年即成为广州巨富之一。至民国23年(1934)财产已达白银2600万两。秉鉴走官商之道,几十年间,共花1600余万两银,向清廷及地方官贿赂、捐输,换取官
(17691843)
5、邹文苏
  邹文苏,字望之,号景山,县罗洪村(今属隆回县)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生。七岁丧父,性敏嗜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屡试举人不第,嘉庆十六年为岁贡生,乃绝意仕进,辟室为古经堂,教授生徒,研究经学,尤深于“三礼”。尝以竹木为浑天仪等教具以示学生,开直观教学之先河。道光十一年(1831)卒。著有《九献考》1卷,《礼器小识》6卷,《景山诗文遗集》1卷。
(17691831)
6、肖汉申
  肖汉申(1769~1815),字绍嵩,又字天锦,号银槎,平远八尺肥田村人。其父位谋,母赖氏,先祖是由福建连城迁至平远八尺肥田。在其家族中,每代皆有达官文士。而高中进士的,自汉申之后逐渐减少。肖汉申自幼家贫,父亲早逝,全靠其母抚养成人。汉申聪敏好学,因自己无书可读,经常向附近私塾借书,过目不忘。其天生聪明,才智超群,弱冠之时已以文章出名。乾隆癸丑年(1793),应童子州试,名列第一,后院试又被取为附
(17691815)
7、王得禄
  王得禄(1769~1841年),字百遒,号玉峰,台湾嘉义人。年15入武庠。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爆发以林爽文、庄大田为首的反清起义,他募集乡勇,追随大将军福康安镇压义军。林爽文、庄大田的起义平息后,叙功赐花翎五品顶戴,授千总。乾隆六十年补督标营,自此迁居厦门。嘉庆元年至五年(1796~1800年),在福建海面巡洋中,他屡立战功,擢升金门营游击。嘉庆七年,随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庚击蔡牵于东沪
(17691841)
8、乔治·居维叶
  乔治·居维叶(1769-1832),GeorgesCuvier,18~19世纪著名的古生物学者。提出了“变灾论”,是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治·居维叶对许多现存动物与化石进行比较,建立了比较解剖学与古生物学。他建立了灭绝的概念,首先将化石标本定义为与现生物种具有相等分类学地位的“已灭绝物种”。并提出了灾变论,解释地貌形成原因。同时也反对早期的演化思想,因为物种在地层中都是以突发性方式出现的,没有
(17691832)
9、邱良功
  邱良功(1769~1817年),字玉韫,号琢斋,同安县人。弱冠从军,初随金门镇总兵李芳国率舟师出洋追捕骚扰闽粤海面的安南夷艇,以军功累官外委、把总。自清嘉庆元年至三年(1796~1798年),他先后击败几股海上武装势力,补千总之职。嘉庆四年秋,提升为守备,嗣再升任游击、参将、副将。自嘉庆七年起,他一直是浙江提督李长庚的得力部将,屡与以蔡牵、朱罸为首的海上反清武装势力交锋。嘉庆十一年,攻破蔡牵在台湾
(17691817)
10、梁蔼如
  梁蔼如(1769~1840 年), 字远文, 号青崖。祖籍顺德杏坛麦村。其父梁国雄生有三子: 玉成、蔼如、可成, 蔼如排行0。清乾隆年间, 梁蔼如随父迁居佛山松桂里。梁园中均有梁氏家庭人物的照片, 可惜此志未能收入。少年时, 蔼如品学兼优, 先生对其常常赞誉有加。蔼如喜爱练书法、画国画。其楷书学颜鲁公, 行书学苏东坡, 草书学王右军, 篆书学《峄山碑》, 隶书学《夏承碑》。清嘉庆十三年(1808
(1769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