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艺 (577年~676年) 名艺,后世尊称为公艺。今台前县孙口乡桥北张村人。生于北齐承光元年,卒于唐朝仪凤元年,寿99岁。以治家有方而名垂青史。
张公艺有成德之望,博通经史,睿识超人,以忍修身,礼让齐家,主持族人900口,九世同居,合家共产,男耕女织,人人殷业,雍睦祥和。住房按人划分,衣服统一制作,吃饭共坐厅堂。张氏家族展现了朴素的中国持家兴业的古代文明。
张氏家庭,超俗立异,众举贤人当家,经济上实行平等,形成了这个古老家庭独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乃历经北齐至隋唐,赓续三朝而不衰。55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
派东安王高水乐"诣宅施表",赐匾"雍睦海宗"。588年,隋文帝杨坚
遣使臣梁子恭"慰抚其门",奉匾"孝友可师"。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李世民赐匾"义和广堂"。唐麟德二年(665年),高宗皇帝李治
东封泰山,路经寿张(今台前县境),又亲临其第访贤。高宗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张公艺书百余"忍"字献上。唐皇感涕,赐以缣帛,后回宫御书"百忍义门"。张公艺去世后,历代知县屡建"百忍堂"等祠堂,垂扬其风范。明朝山东布政使史学又临邑重修坟墓,勒碑追远。
张公艺九世同堂之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录其事,元代编为戏剧上演,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明、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王夫之分别在《史纲评要》和《读通鉴论》中,对唐王访贤作了记事评论。明代《兖州府志》、清代《山东通志》和中华民国时期《辞源》均将张公艺列为历史名人。1951年,毛泽东主席接见聊城地委宣传部长司洛路时,也问到张公艺九世同堂事;1957年,毛主席在济南接见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时,又问及此事。
下一名人:李莲英张姓名人堂
- 张兴仁 (1961~1986) 陕西省咸阳永寿县人
- 张一圃 (1918~2009) 河南省新乡市人
- 张家镇 (1902~1938)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人
- 张仁义 陕西省西安新城区人
- 张松茂 江西省人
- 张新泉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人
- 张绍烈 (1906~1979) 安徽省宿州萧县人
- 张翰 (258~319)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江苏省苏州人
- 张集 (1868~1940)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人
- 张启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荆州公安县人
- 张劲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人
- 张人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市津南区人
- 张同昌 (1928~1966)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
- 张体学 (1915~1973)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
- 张敬礼 (1911~1995) 江苏省南通人
- 张竹天 (1914~1994) 山东省滨州博兴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