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
虽然张仃的著述不多,但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位学者型画家。他涉足过漫画、年画、壁画、装饰画、水墨画、展示设计、民间艺术、书法及艺术教育等诸多门类和领域,具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而且,他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富有一般艺术家少有的理性精神。张仃的山水画创作始于50年代中期。他与李可染、罗明赴江南写生,归来后在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举办联展,那一年才37岁。中断20年以后,张仃复又继续他的山水画创作,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张仃山水画以焦墨山水为代表。其焦墨山水画显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传统,笔墨、章法,借古而初。画之气势、意境的创造,画中平远、高远、深远的空间处理,计白当黑的观念,以及或长或短的题跋,都显示了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力。尤其画家所用的表现语言——“焦墨”,更体现了画家不同寻常的艺术追求。“焦墨”原是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墨法,在“五色”中为黑之极限,其与“白”为色度的两极,中间的“灰调”被省略。从而,势必以一种“计白当黑”、“知白守黑”哲学观念去把握才可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因此,焦墨不仅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符号,而且,其中蕴含有传统文化的内涵。明末程邃、近人黄宾虹,都曾以焦墨画闻名。张仃焦墨山水则是对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张仃山水画的显著特点,在于其中所洋溢的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是与古代山水画所不同的。画家以写生为创作的基础,并在作品中融入了写生的成分。在张仃的画作中,既传达了作者在写生时对大自然的感受,又运用了很大成分的写实手法。对此,也有评论者提出异议,以为山水画中的写生成分可能是一种不利因素甚或妨害,担心“客观”成分多了而削弱了“主观”成分。其实不然。近代山水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写生的。写生有可能突破某些一成不变的陈规定法,有可能破除表现手法中概念化、程式化的弊端,引入生活气息、地方色彩,以及独特的表现个性。很明显,这里所指的写生成分,绝非那种照相的“记录”,而是经过作者艺术思想过滤后的视觉感受,因而是富有很强“主观”特征的。在这里,“师法造化”与“中得心源”是不矛盾的。在张仃那些画面或繁或简、或动或静、或放或收的作品中,大都洋溢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在这方面,张仃山水画与诸如傅抱石、李可染、何海霞等画家的山水画艺术一样
下一名人:张君秋张姓名人堂
- 张铁民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人
- 张若震 (?~1755) 安徽省安庆桐城人
- 张南一 (1878~1927)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人
- 张金月 江苏省连云港连云区人
- 张生禄 (1869~1937)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人
- 张学敏 (1797~1890)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人
- 张金芳 江苏省无锡宜兴人
- 张任然 (1928~1982)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
- 张菊 (1917~1998) 河南省开封市人
- 张晓东 (1909~1988)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人
- 张宿宗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 张青云 (1777~1854) 陕西省渭南富平县人
- 文偃 (864~949) 浙江省嘉兴人
- 张吉香 (1963~1981) 山东省潍坊临朐县人
- 张启荣 湖南省湘西州泸溪人
- 张庭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