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5年-1929年,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
杨宇霆(1885—1929),原名玉亭,号凌阁,后改邻葛,1885年出生,法库县红五月乡蛇山沟村人。
杨宇霆10岁时入私塾读书。1904年,去锦州考中秀才。清朝废科举办学堂后,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读书,学习较优,以高才生闻名于校,毕业后入奉天陆军学校。1906年,被选送去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七期学习。1910年5月毕业回国,被派任长春陆军第三镇炮兵见习队官。
1912年,杨宇霆任东三省讲武堂炮兵上校教官。不久,调到北京陆军部任科员。1916年4月,张作霖任命杨宇霆为奉天督军署参谋处长,不久升任督军署参谋长。1916年6月,张作霖创办奉天军械厂,杨宇霆兼任该厂兵器科科长。在奉军趋兵关内、混战中原的每一重大决策中,杨宇霆都参预并出谋策划。
1918年2月,段祺瑞与张作霖、杨宇霆合谋在秦皇岛截取北洋军阀0代理总统冯国璋之军械船,即传闻一时的“秦皇岛劫械案”。张作霖、杨宇霆用劫获的27000支步枪,武装了7个混成旅,并在军粮城组成奉军总司令部,张作霖任总司令,徐树铮为副总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1919年秋,张作霖筹建东三省兵工厂,杨宇霆兼任该厂厂长。不久,杨宇霆与徐树铮合谋,动用奉军经费和军械,准备另建军队,被张作霖发觉后,将其解职。此后,杨宇霆依附徐树铮先后任北洋军阀0-侍从武官和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参谋。
1921年春,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张作霖迫于人才缺乏,捐弃前嫌,将杨宇霆召回奉天。杨宇霆回到奉天后,被任命为巡、军两署总参议,负责赞划军务。
1922年4月,杨宇霆被张作霖任命为镇威军总参谋长。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杨宇霆被任命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总参议,负责整顿军事,使奉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24年9月,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在打败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后,占据了直隶,又南下据有江苏、安徽两省。杨宇霆被任命为江苏军务督办,进入南京。不久,奉军遭到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和江苏陈调云等的武装袭击,败回山东。杨宇霆回到奉天,继续任总参议兼东三省兵工厂督办。
1925年冬,郭松龄以“清君侧”名义发出抗日反奉通电后,杨宇霆则极力为张作霖出谋献策,奔走于大连、奉天之间,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商讨对策。同年12月,郭军失败后,郭松龄夫妇不幸被俘于辽中县老大房村,在杨宇霆的急谏下,张作霖下令将郭松龄夫妇就地杀害。
杨宇霆关心法库县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1925年,杨宇霆针对家乡教育十分落后的情况,和法库城乡士绅、商号共同捐献大洋40万元,在城内西街路北建立了平治学校。还帮助法库建起一座电灯厂,该厂1927年完工后,不仅为县城照明带来了方便,而且对粮谷加工、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杨宇霆还在其家乡蛇山沟村,为村民办了一所业余学堂,深受广大村民的称赞。
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后,作为张作霖的总参议,杨宇霆成为北京政权军政外交的决策者。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车站附近京奉路、南满路交叉口处(俗称“老道口”)。此后,杨既为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又是奉军的总参议,掌握着奉军军政实权。同年7月3日,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整顿军事,撤销原有的军团,实行“群旅制”。杨宇霆不再掌握军权,只任兵工厂督办和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杨宇霆与张学良的政见分歧越来越多。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实行南北统一,杨宇霆对此坚决反对。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研究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名义,邀请杨宇霆和常荫槐到帅府,将其二人枪毙。 杨宇霆死后不久,其灵柩便运回他的出生地法库县蛇山沟村,浮厝于杨家西院的西北角,每天由杨生前的卫士张守成按着他生前的生活方式,准时给杨灵拿盥漱具、端水送饭等。待杨宇霆的父亲死后,在张学良的建议支持下,于1930年2月(农历正月)在杨的家乡法库县蛇山沟村,为杨家父子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安葬仪式。(因杨宇霆死的突如其来,只好把他葬于他生前为其父杨永昌所建的墓中)
丧事共办七七49天,收到军政要人及士绅丧幛、挽联近300幅,都是名贵绸缎与呢绒所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张学良所送的挽幛,挂在东棚正中。挽幛以宽幅蓝缎为原料,长4米,中间斗大一个“奠”字,张学良送给杨宇霆的挽联是: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谈流言。
时至今日,法库父老提起杨宇霆,都感恩念好,不忘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