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1624~1681) 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魏禧自言少好《左传》、苏老泉(洵),中年稍涉他氏。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与诸子世杰论文书》),他的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内容多表彰民族节义人事,叙事简洁,又善议论。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尤重气节,束身砥行,以经济有用之文学,显天下百余年(尚熔《书魏叔子文集后》)。史论如《隽不疑论》、《蔡京论》、《续续朋党论》等,善评古人的是非得失与成败。传记如《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文笔简炼,叙事如绘。此类文章大多表彰志节之士,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他论文强调积理和练识。所谓积理即要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使发而为文章,大小深浅,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宗子发文序》)。所谓练识,即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答施愚山侍读书》),他认为掌握了这样的为文之道,文章才能在至平至实之中发前人之所无,成为卓然自立于天下的奇文。总的说来,魏禧散文长于议论、叙事,踔厉森峭而指事精切(宋荦《三家文钞序》)。但也有些则是轻率速成之作,流于庸滥,曾受到钱澄之、王庆麟等人的规劝和批评。魏禧也能诗,有沉郁雄健之气。如《读〈水浒〉》,歌颂梁山英雄能够同饥寒、共生死,同时鞭挞以诗书道德掩其恶的当世权贵;《卖薪行》、《出廓行》、《入廓行》、《从征行》、《孤女行》等篇则反映了当时贫民的生活图景,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事的沉痛感触。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他们的文集合编为《宁都三魏全集》。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卷,《日录》3 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 1卷,《兵迹》12卷。
下一名人:魏源魏姓名人堂
- 魏敬斋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
- 魏守东 山东省济宁人
- 魏亮 江苏省南京高淳人
- 魏奉思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川省绵阳市人
- 魏鼎 (1837~1925)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
- 魏良臣 (1094~1162) 江苏省南京高淳人
- 魏立成 (1904~1947) 安徽省合肥长丰县人
- 魏继昌 (1886~1974) 广西自治区桂林七星区人
- 魏洪亮 (1915~199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
- 魏新之 (1242~1293) 桐庐三友
- 魏国禄 (1912~1980)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
- 魏希文 (1908~1986) 陕西省延安子长市人
- 魏国楠 陕西省榆林府谷县人
- 魏德深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
- 魏瑗 (1921~1950) 山东省临沂郯城县人
- 魏若华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