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元1470年-1523年,明朝著名画家、诗人]
唐寅(1470-1523),别名唐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明朝著名画家、诗人。唐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29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
”,然而受“会试-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唐伯虎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门户,自立风貌;代表作有《落花诗》、《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居士集》等。
人物生平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去世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祖籍晋昌,书画落款中,常书“晋昌唐寅”四字。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苏州城。二十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弘治十二年,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
”。
弘治十三年(1500),三十岁,赴京会试,受“会试-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唐寅回家纵酒浇愁,绝意仕途,以卖画为生,始游名山大川。
唐寅离开苏州,至镇江,至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后坐船过芜湖、九江,至庐山。乘船溯江而上到黄州,吊赤壁遗址,绘《赤壁图》。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登南岳衡山。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仙游县九鲤湖。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时囊中已罄,遂返回苏州。千里壮游,历时九月。
返回苏州,家中清贫,妻子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靠卖文鬻画为生。
正德元年,唐寅三十六岁。选中城北桃花坞。桃花坞原名章园,为宋人章楶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颇具山野之趣。次年唐寅以卖画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致力于绘画,常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畏墓志铭》)。
正德九年(1514),唐寅四十四岁。 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至南昌,后发现宁王有谋反阴谋,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宁王起
兵反叛,被平定,唐寅逃脱杀身之祸。自此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取《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自治印章“逃禅仙吏”。
自南昌返吴后,多病,作画不多,加之不善持家,生活艰难,常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借钱度日。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唐寅独生女为儿媳,为唐寅晚年最开怀之事。
明嘉靖二年(1523),健康日益恶化。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触动唐寅心境,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享年五十四岁。临终前作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征明等凑钱安排后事,葬于桃花坞北。祝允明书写千余字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于石碑上。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来自墓志铭。
嘉靖二十六年,唐寅墓迁葬至横塘镇王家村。
唐寅好收藏图书与书画,富为一时。每夜读书一卷,用朱黄识别于书旁。每阅一卷,写山水、人禽、竹木,或书小诗,或记月日。藏书楼有“梦墨亭”、“学圃堂”等,所藏以宋元版本为多,有成玄英注疏《庄子》20卷,北宋佳本;《三辰通载》为南宋精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为宋刻本中佳本。藏书、藏书画印记有“南京解元唐寅”、“唐伯虎印”、“梦墨亭”、“学圃堂珍藏书籍”、“唐居士印”、“梦墨亭六如居士”等。其收藏的古籍中,有较多的亲笔题记,如“苏台唐寅子畏学圃堂珍藏书籍”、“晋昌唐寅醉中读”、“-畏梦墨亭藏书”、“吴郡唐寅桃花庵中梦墨亭书”等。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产生了第一个较完善的唐寅诗文集,一时洛阳纸贵。
著名常熟出版商与藏书家毛晋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收录唐寅生前诗文轶事,丰富了唐伯虎诗文内容。
毛晋还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蘇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
会试-案
弘治十三年,京城会试主考官为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皆饱学之士,出题十分冷僻,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惟有两张试卷,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脱口而出:“此两张卷子定为唐寅、徐经
所做。”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
贿金预得试题。”
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并所录之卷。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县衙为小吏。
程敏政罢官还家。华昶坐奏事不实,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消极颓废。
《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唐伯虎点秋香
江南才子唐伯虎天资聪慧,仪表堂堂,琴棋精通,诗画双绝,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身边伴有八个国色天香的表妹,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却不能心灵相通。一天,家丁来报,说宁皇正在图谋造反,唐伯虎让母亲把来人打发走。谁知,来人居然带来了御医要给唐伯虎治病。切脉时,唐伯虎急忙调动内功改变脉象,御医看后大惊失色让唐家赶快准备后事。唐母见唐伯虎暴露了会武功的秘密勃然大怒,为此,唐伯虎十分不解。唐母告诉他,万一让唐家的两大仇人:夺命书生和唐父当年的恋人华山大侠发现他是霸王 的传人,将会招致杀身之祸。
唐伯虎决定离家几天,邀江南其他三位才子一起出游。路上偶遇华夫人带她的婢女春、夏、秋、冬四香等到庙中进香,唐伯虎对貌若天仙的秋香一见钟情。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以便接近秋香。当唐伯虎向秋香表明心迹时,秋香身上的《唐寅诗集》失落在地。华夫人出手打败四贼,当她发现《唐寅诗集》后大怒。唐伯虎为解秋香之难,谎称把诗集带在身边是不忘跟唐家报仇。华夫人气消,遂同意唐伯虎为华府书童,赐名华安。从此,唐伯虎得以自由出入华府,进一步接近秋香。
宁皇率师爷和夺命书生带着大队人马来到华府,声称与华太师研究诗画,并带来唐伯虎的真迹,华太师与宁皇在朝中政见不和,今日难免忐忑不安。当宁皇等借机寻衅的关键时刻,唐伯虎施展技艺转危为安。根据华安的高强武艺及诗画方面的才华,华夫人断定他就是唐伯虎。她答应华安说出真实身份就将秋香许配给他,不料,华夫人当场翻脸无情,还在参茶里放了毒。为救唐伯虎,秋香偷了许多解药。正在这时,夺命书生来府扬言要将华夫人赶走,危难关头,唐伯虎用霸王 除掉了夺命书生。幸免于难的华夫人为报答唐伯虎,允诺将秋香许配给他。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心爱的秋香拜堂成婚。
唐伯虎的画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兼其所长,超越其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作最多、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以小斧劈皴为之,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其画有时与沈、文画风相近,如《南游图》,为唐寅三十六岁时赠送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的作品。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门户,自立风貌。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对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
唐寅人物画写实功力较强,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
唐寅诗集
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600余首。诗集中有为歌记而作者,如《花酒》、《寄记》、《哭记徐素》、《代记者和人见寄》、《玉芝为王丽人作》等。陈继儒《太平清话》记:“唐伯虎有《风流遁》数千言,皆青楼中游戏语也。” 是书已失传,无以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