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 (?~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前319—前301)。本名田辟疆,齐威王之子。公元前320年继位,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他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了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几乎灭亡了燕国。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势利导,游说宣王弃霸道而行王道。他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也着意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说:“寡人忧国忧民,因愿得士以治之。”(《战国策·齐策》),他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史记·田敬仲世家》中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见于记载的著名人物,还有儿说、告子、驺奭、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稷下学宫。它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杂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了我国灿烂的“先秦文化”。齐宣王爱听吹竽,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