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1832—1911),原名成,字作英,又字卓英、竹云、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嘉兴人。与任颐、吴昌硕、虚谷同为清末海上画派先驱。父辈在嘉兴城内卖饺子为业,家境贫寒。幼年由外祖父教读,数年之间即能文。后从师林雪岩,习八股帖括之学。清咸丰三年(1853)秀才。因家贫无钱继续读书求取功名,遂耽于艺事,不图仕进。岁试时尝一题作两篇,不耐缮楷书,以文稿交换,由他人代缮写。性喜交游,与吴世晋等结鸳湖诗社,联吟唱和,放浪形骸。妻缪昙(又名晓花)亦善书画,伉俪情笃。清同治二年(1863)秋,缪昙病故,遗一女。蒲华丧妻后,即离家出走,游历宁波、台州,一度在太平(温岭)、海门等县作幕僚,因厌恶官场应酬,自行弃职。此后寄居寺庙,卖画为生,并以诗文会友,结交当地文人、书画家,创作了许多书画作品。十年,在苏州结识吴昌硕,引为知音,相交达40年之久。蒲华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见解,对吴昌硕影响颇大。光绪七年(1881)春去日本,夏归国,其作品名噪日本画坛。先后绘《海天长啸图》、《海天旭日图》以记此行。二十年冬定居上海,结束浪迹江湖、寄食友朋的生涯。寓所在登瀛里(今上海市汉口路与西藏路之间),因左右是伎院,自榜其居为不染庐。又因近邻有外国人墓地,曾自书春联曰:“老骥伏枥,洋鬼比邻”。室名九琴十研斋,藏有古琴佳砚。宣统元年(1909),上海书画界同人创设书画善会,列名发起人之一。三年夏,蒲华于醉眠中去世,一说因假牙脱落,梗塞气闭而死。身后萧条,赖吴昌硕、何熙伯等料理丧事,归葬嘉兴。吴昌硕还为之书写《蒲君墓志铭》(常熟沈汝瑾撰、虞山赵石刻),刻成后未及入葬,乃嵌于南湖烟雨楼鉴亭墙上。
蒲华画风早年效法同县周闲(1820—1875,字存伯,一字小园,号范湖居士,善画花卉,尤工篆刻,绘有《范湖草堂图》、《岁寒图》等,著有《范湖草堂诗文稿题画诗》),后逸放恣肆,不宗一家,山水花卉无不精妙。其绘山水画,早年笔墨浓郁密致,壮年渐趋奔放,墨沈淋漓,擅用湿笔,粗而不犷,独辟蹊径。花卉中画竹最多,笔墨酣畅,神韵高妙,一干通天,叶若风雨。书法早年学、魏碑、古篆,小楷甚工;中晚年多作行草书,超迈古人。其书作笔走龙蛇,势若惊涛。自谓“学吕洞宾、白玉蟾”神仙之作。蒲华的书画反映了突破传统的时代精神,富创新。身后逐渐为人器重,获得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