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年(1897-1935),字儒席,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一个农村小地主家庭。1918年在南宫县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毕业后,在东北奉系军阀李景林
部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李景林
部被冯玉祥击败,所属部队编入直鲁联军,刘在褚玉璞部任十六旅旅长。因过失被革职后,投靠山东张宗昌任团长,后任方永昌部121旅旅长。1928年4月,蒋介石二次北伐,张宗昌败北。刘珍年奉方永昌之命东撤胶东,立足之后便把自称为胶东防御司令的方永昌逼走,改旗易职,投靠蒋介石,领得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的番号,刘任军长。1928年8月进驻烟台后,以第一军的名义,将方永昌、张宗昌在胶东的残部和地方杂牌军改编成5个师,组建11个民团大队。1929年,蒋介石将暂编第一军改番号为陆军第二十一师。刘珍年对此很不满意,自封为第十七军长,在军旗旗裤上一边写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师,一边写着第十七军。出布告署名,时而军长,时而师长。
刘珍年独霸胶东后,便极力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收编各县土匪溃兵,并以招收劳工为名,招来大批青壮年强编入伍,队伍激增到3万余人。并建起600多人的修械所,从东北购进器材,自己制造-;创办军官学校,招收中学毕业的青年入学,培养中下级军官;派人去日本留学,学习航空,准备建立空军。还让人编写了《十七军军歌》,每逢-,军乐队先奏国歌,再奏十七军军歌。刘珍年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不会受蒋信用,因而对蒋介石存有戒心,加上山东军阀的威胁,深感势单力薄。为此,他派出亲信,到处网罗人才。1929年夏,中共地下特别党员刘锡九(刘珍年的胞弟),趁机劝说刘珍年走“容共”道路,在地下党影响下,刘公开在司令部贴着“革命的进来,不革命的滚出去”的标语,默许一些共产党员在军中任职。蒋介石发觉后,电斥刘珍年包庇共产党,要刘珍年立即行动,搜捕共产党人,否则严惩不贷。刘珍年慑于蒋的淫威,又不想结怨于共产党,遂寻找借口放走军中共产党员。1930年春,刘珍年由“容共”走向-,一大批共产党人-撤离烟台,有的遭到逮捕和杀害,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
刘珍年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胶东13县县长皆由其调任;还巧立名目,强征苛取,除地丁银两和房地契税外,设有渔盐税、屠宰税、花生税等;并在各县设立官产清理处,将学田、牧场、荒山等均列为官产,定价让农民领购。
刘珍年盘居烟台期间,做了一些有益于民众的事。他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对来烟的东北-学生表示同情,在南京接见记者时曾发表“请缨抗日”的谈话。当日本军舰驶进烟台海面时,刘珍年立即部署部队“死守烟台”,日军见防务甚严,只得离去。当时学校大部为外国教会所办。刘珍年倡议自己办学,邀请各界人士捐款,于1931年9月创办芝罘中学,聘用毕业名牌大学的人任教,刘珍年亲任董事长。为改善市区交通,刘珍年责成-将主要街道一律修成水泥马路,修东、西两河,减少水灾。此外,还倡办平民医院,带领士兵修建体育操场,举办体育运动会等。
刘珍年独霸胶东,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矛盾日益加深,遂于1932年9月在掖县、莱阳爆发“韩刘之战”。蒋介石以“调停”战事为名,将刘珍年调防浙江温州。1933年5月将刘逮捕,以“纵兵殃民”罪,于1935年5月13日在南昌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