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晚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名於世。初为咸安宫教习,至京师,闻钦天监正何国宗曾以事系刑部,时尚书张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笔法,因诣家就问。国宗年已八十馀,病不能对客,遣一孙传语。巘质以所闻,国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赠以所临米、黄二帖。 后巘以语金坛段玉裁曰:“执笔之法,指以运臂,臂以运身。凡捉笔,以大指尖与食指尖相对,笔正直在两指尖之间,两指尖相接如环,两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平其肘,腕不附几,肘圆而两指与笔正当胸,令全身之力,行於臂而凑於两指尖。两指尖不圆如环,或如环而不平,则捉之也不紧,臂之力尚不能出,而况於身?紧则身之力全凑於指尖,而何有於臂?古人知指之不能运臂也,故使指顶相接以固笔,笔管可断,指锲痛不可胜,而后字中有力。其以大指与食指也,谓之单勾;其以大指与食指中指也,谓之双勾;中指者,所以辅食指之力也,总谓之‘拨镫法’。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右军从旁掣其笔不得,即谓此法。舍此法,皆旁门外道。二王以后,至唐、宋、元、明诸大家,口口相传如是,董宗伯以授王司农鸿绪,司农以授张文敏,吾闻而知之。本朝但有一张文敏耳,他未为善。王虚舟用笔祗得一半,蒋湘帆知握笔而少作字乐趣。世人但言无火气,不知火气使尽,而后可言无火气也。如此捉笔,则笔心不偏,中心透纸,纸上飒飒有声。直画粗者浓墨两分,中如有丝界,笔心为之主也。如此捉笔,则必坚纸作字,輭薄纸当之易破。其横、直、撇、捺皆与今人殊,笔锋所指,方向迥异,笔心总在每笔之中,无少偏也。古人所谓屋漏痕、折钅义股、锥画沙、印印泥者,於此可悟入。”巘少著述,所传绪论仅此。当时与梁同书并称,巘曰“北梁”,同书曰“南梁”。(选自《清史稿》) 梁巘(1710年——1788年后),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祖居亳州十九里镇,后居住在亳州城里夏候巷街(现夏候小学西跨院),殁后埋葬在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庄村后。{曾祖父粱继宗;祖父梁尔禄,字天赐,国学生;父亲粱接孟,字介贤,候选经历,敕赠文林郎(文职、正七品);兄粱峰,
梁姓名人堂
- 梁巘 (1710~1788) 四川省人
- 梁仰云 山西省阳泉平定县人
- 梁寒操 (1898~1975)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
- 梁兴 (?~212) 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 甘肃省武威凉州人
- 梁悦兴 (?~1905)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
- 梁文墀 (1911~1980) 海南省琼海人
- 梁福祥 (1916~1940) 浙江省绍兴新昌人
- 梁炅 广西自治区钦州灵山县人
- 梁国民 (1918~2008)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人
- 梁兵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人
- 梁文蔚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
- 梁庭望 广西自治区南宁马山县人
- 梁□ (1778~1845)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人
- 梁伯聪 (1871~1945)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人
- 梁春广 (1939~2003)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
- 梁益堂 (1902~1974) 陕西省咸阳三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