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逖(1894-1965),字适安,平山镇人。16岁毕业于惠州府中学堂,17岁参加同盟会,19岁入广东陆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北伐军姚雨平部十标三营副营长,不久受伤复员。回乡后创办平山两等学校,自任校长。民国12年(1923)从事农民运动。民国13年(1924)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十人团",同年5月,由彭湃
、阮啸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政府广州大本营东江安抚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干事、秘书,广东省农会执委、广东省农会惠州办事处主任。曾两度随周恩来东征。民国15年(1926)任中共惠州地委委员,惠州农民协会主任。
民国16年(1927)两次组织领导平山武装起义。翌年冬赴新加坡,当过小贩、教师,后被推举为新加坡惠州会馆委员,广惠肇公所总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惠州、东莞等地相继沦陷,何友逖与戴子良在新加坡拟就救乡宣言,并奔走吉隆坡、马六甲、槟榔屿等地,联系爱国侨领黄伯才、官文森等人共同发起,于10月30日成立"南洋惠侨救乡"。12月1日,何友逖率团抵达香港,会见了中共在港代表廖承志、连贯,接受了他们布置的任务,并通过廖承志介绍,面晤叶挺,谈了如何发展游击队,研究了惠东宝游击队的战略战术问题,发动侨胞捐款接济新四军和东江抗日游击队,动员华侨子弟回国抗战。接着,南洋救乡团与香港惠阳青年会、海陆丰同乡会、香港余闲乐社共商成立"东江华
侨回乡服务团",在香港设立办事处,负责与南洋救乡会联系。何友逖在港活动一个月后返回南洋,在吉隆坡召开英荷两属惠侨第二次代表大会,把在香港接受的任务向代表传达贯彻。
民国28年(1939)1月中旬,何友逖等人代表南洋救乡会,回惠阳淡水一带视察,月底,将所见所闻如实向南洋侨胞汇报,激起了广大侨胞的义愤,立即掀起了第二次募捐热潮,并动员组织了一批子弟回乡服务。
民国35年(1946),何友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新加坡办事处主委。民国37年(1948)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年(1949)6月,赴北京参加筹办侨联工作,任全国政协联络秘书。周恩来总理曾书赠:"老当益壮,为革命奋斗不息"。
1950年南下,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并被选为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二届副主席。1965年8月18日于广州病逝。
何姓名人堂
- 何维棣 (1856~1913) 四川大学首任校长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
- 何道武 (1894~1985)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人
- 何淡如 (1820~1913) 清末“广东四大状师”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人
- 何赛飞 浙江省舟山岱山县人
- 何君书 (1895~1931) 海南省琼海人
- 何志生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
- 何炼成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人
- 何应钦 (1890~1987)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
- 何芳川 山东省菏泽人
- 何丰林 山东省济南平阴县人
- 何洪川 (1930~1948)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人
- 何仕文 (1839~1892) 澳门人
- 何文德 (1917~1948)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人
- 何建南 (1901~1930) 广西自治区崇左龙州县人
- 何子友 (1913~2016)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
- 何友于 (1927~1948)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