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秉(?~91年),字伯初,东汉将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他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耿国曾经担任过射声校尉、驸马都尉、五官中郎将等职务。
耿秉身材壮伟、生性刚直,平素博览群书,尤好《司马兵法》。起初,他被选用为郎(皇帝侍从),利用接近皇帝的有利条件,力陈“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只有“以战去战”才是最有效的办法的见解【注:见《后汉书·耿秉传》】。汉明帝由衷地赞同他的看法,提拔他为谒者仆射,还常常带他参加三公九卿会议,让他对边疆事务发表见解。
远在西汉武帝时,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就已经臣属中国。然而西汉末年,北匈奴乘中国内乱之机,挟迫西域诸国与汉王朝为敌,不断地在边界地区骚扰掠夺。到汉明帝时,骚扰者竞使河西地区(今河西走廊)的一些郡县“城门昼闭”。因而汉明帝对于耿秉关于与北匈奴作战的建议十分重视。
永平十五年(72),汉明帝下决心对北匈奴作战。他召集耿秉、窦固、祭肜等研讨作战方略。耿秉在总结了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经验后,提出先进攻天山,夺取北匈奴在西域的重要基地伊吾卢(在今新疆哈密西),攻破车师(在今新疆吐鲁番),结好乌孙国(在今新疆伊宁),砍断北匈奴右臂,打败呼衍王部,折断北匈奴左翼,然后再对北匈奴本土发动总攻的战略方针。有人补充说,还应派兵在东线出击,使北匈奴无法增援西部战线,汉明帝完全同意这个作战方案。这年十二月,耿秉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与窦固等屯兵凉州(州治在今甘肃张家川)。
永平十六年(73)二月,耿秉、窦固、祭肜、来苗率大军四路出击。耿秉率骑兵一万多人出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追击匈奴王部六百余里,直到三木楼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才引兵退还。第二年十一月,耿秉、窦固奉命率领骑兵1.4万人出塞,打击敢于与汉王朝对抗的车师王国。耿秉等北上到达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地区,击败北匈奴军队于天山脚下,然后西向直捣车师腹地。
车师王国分为前后两个政权,前部王庭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后部王庭在务涂谷(今新疆奇台西南),二者相距500里。一天,汉军将领商讨作战计划,窦固认为攻取后王庭的路途较远,而且要翻越天山,主张先进攻前王庭。耿秉却认为:前王是后王的儿子,如果先攻后王,迫使他投降,前王则不战自降。窦固尚且沉思不决,耿秉毅然而起,说道:“请允许我先行。”没等窦固同意便飞身上马,领本部人马北上,其他各军不得已只好随行。汉军沿途杀死车师人数千名,收马牛十多万头。车师后王惶恐出降,前王也不战自降。
汉章帝即位后,拜耿秉为征西将军,命他镇守凉州。建初元年(76),改任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注:见《后汉书·耿秉传》】。之后,他被征召回京,担任执金吾,负责京城治安,皇帝出巡游幸,常常是他带领禁卫部队宿卫左右。永元元年(89),汉和帝命令窦宪为统帅、耿秉为副统帅,领兵出击北匈奴。窦、耿二将指挥汉军大破敌军。乘胜追击北匈奴单于到私渠比鞮海(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巴彦洪戈尔以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详见本章《窦宪传》)。回国后,汉和帝加封他为“美阳侯”。
耿秉作战勇敢,办事果断,行军时常常自己披甲走在最前面,深得军心,将士们愿意为其效死力。永元二年(90),任光
禄勋,次年夏天因病亡故,时年五十余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