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修(1739—1812),号竹漪,清代海阳人。明御史傅天祐之后裔。世居上莆(今潮安县彩塘镇) ,至其父迁徙浮洋。父以做买卖为生,清乾隆四年 (1739年) 在龙溪都(今庵埠)生下傅修。
傅修少年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以举人身份参加“大挑”,分发山西,补授山阴县(今浙江绍兴) 知县。任职期间,洁己爱民,政绩卓著。后升直隶遵化州(州治在今河北遵化)知州、大名府(府治在今河北大名) 知府,不久移保定府 (今河北清苑)知府。他赈恤饥民,不遗余力。因政绩升迁山西冀宁道(治所在山西阳曲,辖四府三州)道员,署理按察使,兼代布政使。
潮州距北京有八千里驿路,潮州举人参加会试落选南归,常苦于旅费不足。凡前去谒见傅修者,总被留住官署,以待下科再考;傅修公余还亲自为他们校阅文稿。当年被他款留的8个人,都先后登进士。
后来,傅修为人所害,被撤职,分发至江苏任知州。江苏的高级GY久闻傅修声名,让傅修借作扬州知府,即以知州职衔行知府事。当时有一权贵路经扬州,暗示傅修给他馈送礼物,许诺为傅修谋求复职。傅修笑着说:我入仕数十年,未曾攀附权贵营谋官职,岂能老而丧其操守?这位权贵恼羞成怒,到京后,在皇帝面前说了傅修坏话,使傅修从此不获召用。嘉庆十七年(1812年) ,傅修卒于任上,终年74岁。
傅修死后,囊无余
资,全靠同僚朋友资助,方能成殓。
傅姓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