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年(?—公元前44年), 字幼公,汉代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官至右扶风,迁太仆。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与于定国并位八年。陈万年虽为朝中的重臣,但却是一个善于奉承巴结、投机钻营的人,成了后世做人成事的反面教材。
●巴结钻营
陈万年做起工作来比较勤恳努力,为人倒也清廉谨饬,但是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生性热心仕宦。为了自己的仕途未来,不惜绞尽脑汁,寻求各种法子和门路。由于善于走门路,一生也比较顺心。
陈万年原本只是个小小官吏,但是他做梦都想往上爬。为了巴结上司和有权有势的人,他常常变卖家财,换来钱买礼物,送给那些上层大官。这些-们得了好处,就慢慢地把陈万年从小官升成了大官。
宣帝时,丞相丙吉得了重病,满朝公卿都前往问候。当时陈万年任职太仆,每次都随同众人前往。丙吉便遣使家丞出来向前来看望他的人一一道谢,短暂逗留之后,大家便各自散去。只有陈万年一人留在相府,在丙吉身边悉心侍奉,直至夜深才回去,而且天天如此。丙吉病情加重,宣帝亲临看视,才知丙吉已不能起床了,于是就问丙吉群臣之中何人可胜公卿之位?丙吉遂举荐于定国、杜延年及陈万年三人。后来这三个人或出任御史大夫或出任丞相,而且都很称职,得到汉宣帝的称赞。陈万年代替于定国,任为御史大夫。陈万年又倾出家财,巴结贿赂皇帝的亲戚许家和史家,对最有权势的乐陵侯史高更是百般逢迎,最终位列九卿。
●教子谄事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血缘宗法社会,家族的绵延被视为极重要的事项,所以都十分重视养子教子。汉代御史大夫陈万年的教子则截然不同。
陈万年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一次,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陈万年大怒,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苦心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讨好人家。”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陈咸的这句话,也是对父亲陈万年一生最贴切的评价。
●疏于谋略
陈万年工作勤勉,但常常疏于谋略。在朝中为臣多年,常常出现疏误,不能准确判断分析各种形势,提供给皇上的建议过于肤浅或出现差错,往往不能被采纳。
汉元帝时,珠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东南)反叛,几年都未能平定。元帝与群臣商议大规模派遣军队平叛,待诏贾捐之认为出兵平叛不妥。元帝就发兵问题征求丞相、御史意见,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当发兵平叛,丞相于定国认为贾捐之的意见是正确的。元帝听从了于定国的意见,撤销了珠崖郡的设置。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服汉朝后,-说愿意保卫汉朝上谷以西的边塞,请求撤走汉朝守边的军队,让人民得到休养。元帝让有关部门讨论这事,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撤走军队可行,陈万年也在其中。郎中侯应熟悉边塞情况,认为不能采纳呼韩邪单于的建议。元帝询问情况,侯应提出了十条不能答应的意见,于是元帝下诏不要再议论撤走边塞军队的事。
下一名人:蹇叔陈姓名人堂
- 陈枚丞 (1896~1959) 江苏省常州天宁人
- 陈华久 (1909~1947) 革命烈士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人
- 陈鸿璧 (1884~1966)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
- 陈建华 浙江省宁波人
- 陈亚峰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人
- 陈式 四川省人
- 陈石 (1909~1990) 海南省文昌人
- 陈涌波 (1882~1912)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
- 陈登山 (1859~1935)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人
- 陈延谦 (1881~1943)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人
- 陈箓 (1877~1939)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
- 陈述彭 (1920~200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人
- 陈松藤 (1886~1951)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
- 陈宗妫 (1854~1922) 山东省聊城东阿县人
- 陈春芳 湖北省武汉汉阳区人
- 陈南枝 (1847~1925)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