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喜(1832年—1865年),字泰和,今平舆县东皇庙乡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为清末著名的捻军首领之一。陈大喜幼读私塾,11岁拜江湖艺人“老泰山”为师,学武卖艺于豫皖结合地带。师傅病逝后,乃回乡务农。咸丰初年,陈大喜曾怒赶土豪冯天杰指派到佃户五王某家催租的家丁,并对王某解囊相助,受到群众交口称赞。其后盛传陈大喜与太平军有联系的说法,陈夫妇-离家去了阜阳重操旧业。与皖捻首领张乐行结义后,陈任皖捻各棚拳场总教练。张乐行率皖捻起义后,陈夫妇便回乡“拉棚子”。此间,为报盐贩李某被和店盐巡打死之仇,陈率30余众,扮为盐贩,引出盐卡人员打死打伤数人。此举引起各行商贩的群起响应,成立了以陈大喜为首的商帮。陈等因势利导,加快捻、串、棚组织的建立。一时间平舆地拳场林立,习武成风。每遇灾荒年景,陈大喜等打富济贫,筹集粮款,赈济灾民。使棚子迅速发展壮大。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京城,河南清兵北上援救,军力削弱,皖捻入豫作战,陈乘机在家乡结捻聚义,与在正阳同时起义的张凤林部捻军相呼应,共举豫南反清大旗,声势浩大。咸丰十一年所部捻军已达数万,分编为五大旗,他与其弟陈文同领白旗,张凤林领黄旗,工典书领蓝旗,商保泰领黑旗,史广布领红旗,以白旗力量最强。陈部攻占汝宁城后又被清军张曜部击败,其后即以平舆为基地,据有汝宁、新蔡、上蔡、沈丘、确山、息县等地,“袤延几及千里”,活动范围达三府一州,沉重打击了清0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军和皖捻的反清斗争,在中国近代农民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治元年(1862年)陈部与清军激战受挫,平舆失守,家属多被惨杀。他率部出走,与张宗禹捻军、赖文光太平军联合作战,成为捻军中的重要首领之一。太平天国失败后,陈与赖、张等首领收蓦太平军余部,迅速整编了一支新捻军,聚众30余万,转战豫、皖、鄂、冀、鲁等省数十府县。同治四年(1865年)陈大喜会同赖文光、张宗禹部在山东曹州(今荷泽)设伏,杀死号称常胜将军的清亲王僧格林沁,全歼僧部1万多名蒙古马队,给清军以沉重打击。曹州一战,举国震惊,清廷急命曾国藩督军围剿捻军。陈大喜率部转战豫鄂两省,后被清0重兵镇压,陈大喜下落不明。
陈姓名人堂
- 陈怀教 (1882~1962) 山东省菏泽郓城县人
- 陈君留 陈国君主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人
- 陈黯 (805~877) 福建省厦门人
- 陈光全 (1916~2011) 四川省达州宣汉县人
- 陈民牛 江苏省淮安淮安区人
- 陈国泉 (1895~1957) 广东省江门蓬江区人
- 陈世倌 (1680~1758) 浙江省嘉兴海宁人
- 陈汶辉 福建省漳州诏安县人
- 陈定九 (1897~1987) 福建省宁德霞浦人
- 陈先瑞 (1914~1995)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人
- 陈光健 四川省人
- 陈博民 广东省佛山南海人
- 陈丽华 北京市海淀区人
- 陈运春 (1917~2013)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
- 陈柏中 浙江省绍兴新昌人
- 陈榥 (1872~1931) 浙江省金华义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