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邦福(1867~1898),清同治六年,出生于合口东北的高桥(今双龙村)。父大仕读书识礼,很有民族气节,对腐败的清0深恶痛绝,生三子、两女。邦福居长,在其父的影响下,他心灵深处埋下对官府乡绅仇恨的种子。
蔡昌显(1860~1898),清咸丰十年,出生于合口东北的蔡家河(今澧阳村)。父早逝,靠母裴氏抚养姐弟四人。松姐居长,她性情开朗,深明礼义,从小随母学得一手武艺,是村里唯一没有缠足的女人。昌显居三,身高体壮,从小习武,好打抱不平。早年走南闯北,挑脚运盐,结识不少义士。
1896年,蔡昌显与安乡白莲教首杨雪臣、新洲教首颜次郎结识;同年,又与曹邦福结识,拜为哥弟。1897年,蔡、曹、颜同往安乡,参加杨雪臣召开的白莲教、哥弟会合教会。是时,教会会员逾五万人。翌年春,他们与石、慈、澧、安和大庸等地的农民首领-,具体商定在蔡家河起义,先克新安、再打安乡,然后合围澧州。
古八月二十日正午,两千多农民队伍,头缠青布、蓝布,腰佩大刀,手持梭标,从各地集结在蔡家河桥南一株五人合围的古樟下,宣誓起义。黄昏,分三路攻打新安城。第三路由双龙桥进发,大老夏扛着大旗走在最前面,蔡昌显带领敢死队紧跟其后。先头部队冲至天乙宫附近,忽听一声巨响,沿途堆放的草堆和浪渣在煤油的助燃下,升起熊熊烈火,整个新安城照得如同白昼,把进攻的义军暴露在敌人的洋枪瞄准圈内,扛红旗的大老夏和几个义军倒下了,蔡昌显怒火满腔,继续扛着义旗,指挥敢死队前进。由于前有敌人顽强阻击,后有安福团袭击,使义军背腹受敌;加上王家厂、大堰挡的义军,未按约定时间赶到,使义军伤亡较大。杨雪臣见数次冲锋不成,便令前沿阵地的义军就地卧倒,由曹邦福领着后面的义军扑灭烈火。顷刻,蔡带领的敢死队与安福团短兵相接,他挥动大刀,连砍倒几个团兵,有一团兵正瞄准昌显射击,松姐眼明手快,一个箭步上去,一标枪结果了这家伙的性命。安福团见势不妙,撒脚便跑,蔡紧迫不舍。此时,清军已把义军截断分成两半,杨、蔡等见处境对义军不利,便指挥义军且战且退,四更时分,撤退到安全地带,令各支义军暂回待命后,即去津市总结起义失败的教训,准备重振旗鼓,再举义旗。
曹、蔡正准备举行一次起义时,因叛徒告密,澧州牧郑子惠率部偷袭,曹、蔡、颜等被捕,对其软硬兼施,无一人屈服投降,最后将他们三人杀害于澧州城外,并割下曹、蔡的首级,悬挂在合口示众。清廷把曹、蔡的义举视为-,民国时期还把蔡昌显的长子蔡永台当成标匪,枪杀在临澧县城。
曹姓名人堂
- 曹豹 (?~196) 徐州四杰 江苏省徐州人
- 曹介 (1919~1943) 革命烈士 四川省宜宾翠屏区人
- 曹瑾 (1787~1849)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人
- 曹朗初 (1893~1948) 广东省梅州大埔县人
- 曹启 安徽省亳州谯城区人
- 曹靖华 (1897~1987)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人
- 曹熊 安徽省亳州谯城区人
- 曹辅銮 上海市人
- 曹蓉江 甘肃省兰州城关区人
- 曹正文 江苏省苏州人
- 曹晓凌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人
- 曹鼎新 (1887~1932)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
- 曹孟其 (1883~1949)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
- 曹文超 (1911~2001)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人
- 曹有香 (1917~1934) 广东省韶关乐昌人
- 曹克明 (1903~1971) 山东省潍坊诸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