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颐(1904—1996年),名寿链,字公颐,龙岩县(今新罗区)万安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生。幼年家境贫苦,赖温姓宗祠之助,读完小学和中学。由于成绩优异,民国11年(1922年)夏,考入北京大学,成为当时龙岩县仅有的一名国立大学学生。民国14年5月,经中共党组织介绍赴南昌任“人民通讯社”主任,并拜会贺龙将军,经历了“八一”南昌起义。民国17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民国18年夏,应北大代理校长兼文学院院长陈百年先生之邀,到北大主讲《哲学概论》,以哲学问题为经,以历史阐述为纬,从浅近事例引入哲学问题,此书于民国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入“大学丛书”。民国22年,应北京师范大学之聘,主讲道德学(即伦理学)课程,并写成《道德学》一书,此书于民国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入“大学丛书”。
《哲学概论》与《道德学》两本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多次重印,产生广泛影响,受到台湾学术界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他采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生动事例,编写《逻辑学》一书,1958年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学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编写的系统的形式逻辑教材之一。该书出版后为许多高校用作教材,再版达六七次。1959年,他又结合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发明创造的实例,写出《类比推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当时普及逻辑知识起了积极作用。
1959年,温公颐由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时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调至天津南开大学,创办哲学系。在任哲学系主任期间,兼授中国哲学史,重新编写20万字的《中国古代哲学史》,书未完成,遭“文革”浩劫,研究被迫中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多年从事逻辑学和中国哲学史教学的基础上,开始研究中国逻辑史。1978—1991年,陆续完成《先秦逻辑史》、《中国中古逻辑史》、《中国近代逻辑史》等,总计约70万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温公颐主编的《中国逻辑史教程》是国家第一部供高校使用的逻辑史教材,1992年获全国优秀奖;《先秦逻辑史》获首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指导的南开大学逻辑学专业教学工作,获1989年普通高校优秀成果市级二等奖。
温公颐历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逻辑学会学术顾问、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委员会顾问、天津哲学学会会长、逻辑学会会长等。1983年,国务院任命他为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温公颐为中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96年1月28日,在天津逝世。
来源: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