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筠玉:(1919年-2010年8月12日)女,广州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名伶。
出生于广州粤剧世家。她父亲在广州曲艺界当掌板师傅,且是二胡高手;母亲是双目失明瞽师,以唱《小青吊影》、《仕林祭塔》成名。郎筠玉自幼喜爱戏曲,师从“大喉泰斗”熊飞
影学唱大喉。年稍长,随父到广州各大公司天台演出场所跟全女班演戏,最初演男角,唱平喉。取艺名“新俏仔”。后来粤剧同行因此尊称她为“仔姐”。接着加入镜花艳影全女班,与任剑辉、小飞红等同台演出,反串男角担第二小生,以郎紫峰名演出。
1938年广州沦陷,避走香港。因香港粤剧市场不喜欢女扮男装演出,她改演花旦。此时开戏师爷因敬重此前一名在香港戏台宣传抗日而被驱逐出境的名叫冯君玉的男花旦,帮她改艺名为“郎君玉”,不巧排字工人错排为“郎筠玉”,她没计较,此名便将错就错使用下去了。她经常到粤西、广西等地下乡演出。她不向恶势力低头,有一次,不肯陪宴,险被“浸猪笼”。后来她与靓少佳同在胜寿年剧团。郎筠玉的潜质引起靓少佳注意,他为郎筠玉“度身”选演名旦千里驹《舍子奉姑》、《烈女报父仇》等首本戏,自己甘愿为其配戏。艺术上配合默契,生活上互相关心,使他们结为夫妇。
1951年后她在珠江剧团、广东粤剧院与罗品超、文觉非等长期合作,演出《花木兰
》、《仕林祭塔》等剧,她并演出《白毛女》、《祥林嫂》、《小二黑结婚》、「亲》、《槐树庄》等现代戏,以粤剧艺术丰富了社会文化舞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她功底深厚,戏路很广,青衣、花旦、反串皆能,文武双全,台风大方。享誉羊城的首本戏是《花木兰
》。抗美援朝,她带头捐献2000元人民币,是粤剧界捐款最多者。
1952年,她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1958年后任广东粤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等职兼艺术指导。曾任华
南文联委员、中南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剧协理事。曾当选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妇联执委、省政协委员、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名誉主席。
1988年1月2日,在广东省第一届民间艺术欢乐节上,广东粤剧一团助兴演出《六国大封相》,郎筠玉是压轴推车出场的正印花旦。锣鼓声中,郎筠玉推车上场,突感右手发麻,不听使唤,“车把”掉地,俯身数次均无法捡拾起,最后晕倒被送医院,证实因突发性脑溢血而致丧失语言能力和右半身偏瘫。从此她在家养病,息演粤剧舞台。
2002年,广东省政府授予她“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褒扬她几十年对粤剧艺术作出的贡献.
2010年8月12日晚20时45分,粤剧界“花木兰”郎筠玉在广州仙逝,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