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峰(1879~1970),别名芬,原籍江西省新城,祖辈于清同治年间来广州定居。其祖父和父亲俱行医。父亲郭慎初常言“富贵非吾愿,欲求济世,必须行医”,遂将医学心得传授于梅峰,并令梅峰拜师于张惠
农老医师门下。郭梅峰刻苦钻研仲景医学并兼学文学,后闻章果、陈伯坛、黎庇留医学渊深,乃私淑之。19岁独立行医,任崇本善堂医席,业余兼学西医,就读于两粤西医学校3年。斯时新军兵士患脚气、肠热症死亡甚众,督宪遂招考医生,郭报考,被录为督宪军医长之职,长达8年。
民国2年(1913)在司后街(今越华路)自办诊所,曾被中医公会推选为市卫生局“考医委员会委员”。建国后先后在北区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越秀区门诊部应诊多年,后转在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工作。郭梅峰行医72年,享誉国内外,著有《郭梅峰医案选》、《温病之真面目》、《学中医之门径》和《论产后发热》等。
广州解放后郭梅峰曾出席广州市群英大会,曾被选为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任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顾问。1956年任广州中医学院筹委会委员。1962年接受广州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杨干潜、郭燕文(梅峰的女儿)为徒。他带了不少学生临床实习,现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他的学生。
郭梅峰向以“医学救人”为怀,存心济世,昔日对贫苦大众往往不收诊金,甚至出钱为其配药。他常以前人的联语“但愿人皆健,何愁我独贫”自励。又说:“没有德,会折堕(由盛转衰),性命也难保。”他视人病如己病,待病人如亲人,处方解释、吩咐调理一丝不苟。
郭梅峰治病用药别树一帜,主导思想是“顾本”,他认为人以元气为本,病邪为标,因而极不主张伐本元,绝不滥用辛散以伤阴、苦寒伤心脾,而强调“调以甘药”。他把自己的治病大纲归纳为“养阴津(温热病)、益心脾(内儿科)、补冲任(妇产科)”九字0门,形成自己独特的一套。
郭梅峰用药以轻剂著称,还喜欢用花类治病。
1970年1月6日在越华路寓所病逝,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