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尔济,姓博尔济吉特氏,为蒙古成吉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三世孙奎蒙克斯哈拉的后裔,属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族。始祖莽古斯,封和硕福亲王,祖父宰桑封和硕忠亲王,其父察罕封科尔沁贝勒,其从父为察罕之弟曼殊希礼,封达尔罕巴图鲁亲王(第一代达尔罕王)。他于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正月娶清室贝勒阿巴泰三女为妻,授和硕额驸,赉鞍马彩币。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封镇国公,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晋多罗贝勒,诏世袭罔替。其三女为顺治孝惠章皇后,四女为顺治淑惠妃。
绰尔济不但家族地位显赫,更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曾多次参加后金、清与明朝的战争,屡立战功,很受清廷赏识。
后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绰尔济参加了后金与明朝的大凌河围困战。在这次战役前,后金与明的宁远和宁锦二次战役,均由于明将的坚城固守而失败。于是皇太极亲率大军绕道内蒙古突袭京师,并施反间计假手崇祯皇帝以“资敌”叛国罪处死边将袁崇焕,崇祯帝以孙承宗督师关外。孙接任后为加强宁锦防线,决定加固锦州前哨阵地大凌河和右屯二城。他令祖大寿、何可纲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城,又征发班军一万四千人筑城,再护以一万石柱兵,想坚守此城作为向前进取之计。皇太极窥破明军意图,进行反推进,不给明军筑城机会。于是,皇太极率大军亲征,用八万八旗兵和蒙古骑兵把大凌河围得水泄不通。在围城部队中,绰尔济和从父达尔罕王满珠习礼率部围北面之东,贝勒阿巴泰率护军居后策应。明朝方面闻听大凌河城被后金重兵围困,多次派兵救援均告失败,又于九月下旬以监军道张春会同吴襄,宋伟等副将以上百余员,马步兵四万之众来援。双方列阵于距城15里的长山口,后金军发挥了善骑射的专技,很快便将明军击溃,并活捉了监军道张春、副将张淡谟等33名将官。不久,明守将祖大寿投降,后金军开进大凌河城。在这次围点打援战中,绰尔济率蒙古骑兵多次穿插明军之中勇猛冲杀,对于击溃明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绰尔济率蒙古骑兵参加了以阿巴泰为主将的山东骚扰战。阿巴泰、绰尔济等率师十万入关,经北京直入山东,下武城、临清、抵兖州,明鲁王 ,乐陵王等及其宗室、侍役皆被俘处死。次年,清军至莒州、沂州,然后分两翼抵密云。明内阁大学士周延儒自请督师,崇祯大加奖赏。周率军至怀柔县北螺山,双方展开激战。绰尔济偕辅国公图纳赫(绰尔济伯父乌克善次子)攻打明总兵白广恩的监军太监所率明军,他一马当先,左杀右砍,如入无人之境,吓得明军不敢与之交战。绰尔济为了消灭明军,以少量兵马在渔梁桥处过河,以大量兵埋伏桥周围。当明军按“半渡而击之”战术来攻时,绰尔济一声号令,伏兵齐出,全歼明军,战役后,绰尔济统率蒙古骑兵破边出关,随同其他部清兵顺利返回盛京。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绰尔济随豫亲王多铎出征,追剿苏尼特叛人滕机思,亦获胜而归。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绰尔济因病去世,葬于其领地巴尔虎山东北麓(今法库县慈恩寺乡老陵屯)。
绰尔济与和硕公主生二子,长子鄂齐尔,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袭爵,为第二代多罗贝勒,共传11世,其后世孙第十二代多罗贝勒济克登诺尔布林沁札林苏于民国初晋为多罗郡王,次子必里滚达拉,传九代,其子喇什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封固山贝子,后世孙阳桑巴拉于民国初晋贝勒加郡王爵。
下一名人:邱泰峰博尔济吉特氏名人堂
- 康惠淑妃
-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1812~1855)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人
- 博尔济吉特·琦善 (1786~1854) 清朝大臣 辽宁省人
- 博尔济吉特·瑞澂 浙江省杭州人
- 博尔济吉特·绰尔济 辽宁省沈阳法库县人
- 哲哲 (1599~1649)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 博尔济吉特·布颜代 辽宁省人
- 博尔济吉特·邵穆布 清朝大臣 辽宁省人
- 博尔济吉特·班第 (?~1755) 内蒙古自治区人
- 博尔济吉特·文孚 (?~1841) 吉林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