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金(1863-1907),字西域,号锡庚,祖籍湖北省罗田县,徙居安徽霍山县古佛堂乡九龙井村。清末反帝、反教义士。
清同治二年(1863)生。幼年读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字。在家务农几年后,移居黄栗杪开饭店,接待过往客商,广交朋友。生性豪爽,喜打不平,助人为乐。
战争后,外国传教士涌入中国传教,到处扩建教堂。教徒倚仗洋人、洋教撑腰,横行乡里,百姓深受其苦,敢怒而不敢言,张正金对此愤愤不平。
光绪三十年(1904)冬,教徒张正建为扩建教堂,擅自砍伐张家祖坟山上10余棵大树,引起族人不满,正金上山制止。张正建遂向法国神甫石资训诬告张正金反对扩建教堂,辱骂神父,殴打教友。石资训找来张正金,当面指责、训斥,并要正金下跪忏悔。正金不从,石资训伸手欲打正金。正金忍无可忍,把神甫痛打一顿。神甫连夜跑到县城,要知县派兵捉拿张正金治罪。
张正金打神甫后,躲到朋友家里。官兵捉不到张正金,就把张妻戚氏和邻人张正和捉去交差。抓戚氏的官兵刚走到20里外的漫水河,张弟正银和妻兄戚显进邀集张戚两姓50余人追来,劫回戚氏和张正和。神甫见官兵空手而归,怒骂知县无能。知县只好第二次派兵去黄栗杪,仍未捉到张正金,就把张正银和戚显进抓进县城,投入大牢。
张正金知道事己闹大,便连夜赶回黄栗杪同乡邻好友商议救回捕去的亲人。于是,亲串亲,友串友,很快就聚集了100余人奔赴县城,沿途都有人自动加入劫牢队伍,到黑石渡时,队伍已有好几百人。为了虚张声势,张正金选择夜间攻城,从距城20里的迎驾厂起,在大路、小径和田埂上插上灯笼火把,队伍大声呐喊着冲向县城。县城内为数不多又摸不清底细的官兵已吓破胆,不战自退。张正金带头冲进县城,打开大牢,放出张正银、戚显进和所有人犯。
神甫石资训在张正金等从县城撤走后,胁迫知县往六安坐催州官,州官只好陪同到省城分头向安徽巡抚和安庆总教堂陈述。总堂神甫急速上报法国驻华公使馆,法国公使立即向清廷提出交涉。清廷饬令安徽督抚诚勋派重兵进剿张正金。官兵抓不到张正金正,便把张父、张妹和张子3人抓到兵营严刑拷打后,关押作为人质。
张正金带着队伍从县城撤回黄栗杪,知道洋人和官府不会放过他,便让张正银、戚显进等在家筹划,自己去祖籍罗田等地聚集人众,以抗拒官府的进剿。到罗田聚集3000余人,带领人众回到霍山边境,同张正银等人会合,夜袭官兵营帐,救出3位亲人。在黄栗杪同追来的官兵血战,不胜,队伍溃散。张正金又外逃英山等地避难。
官兵没有抓到张正金,法国公使声称将派军舰进泊大沽口,迫使清廷免去诚勋督抚,复派恩铭掌皖,速办此案。恩铭上任后,一面派重兵进剿,悬重赏捉拿张正金;一面要鄂豫两省协办。湖北督抚张之洞怕“激成大乱”,不愿协办此案。恩铭只好以“昏馈糊涂”、“措置无方”、“实属无能”等罪名把知县、知州革职,以谋求洋人免予追究。神甫仍声称不捉到张正金,决不罢休。正值恩铭无计可施之时,躲在英山亲友家的张正金被友人出卖,捕到安庆。
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就义于安庆北门外,终年34岁。这场历时三年的反帝、反教斗争被镇压,影响深远,被列为晚清安徽的四大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