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普(1890-1912),字寰震,山东省潍县人,祖籍北乡大常疃村,迁居县城东乐道院北村。辛亥革命英烈。
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出身书香之家。高祖张尔忠官明末陕甘总督,父张连元是清朝贡生,曾在潍县创办广文书院、养正小学。
光绪二十三年(1897),8岁入广文书院就读,且喜爱拳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文书院毕业。
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考入广文中学,后又考入广文大学(今齐鲁大学前身),开始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宣统二年(1910),经谢翔臣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与邓天乙、朱学海等人,成立乐道院同盟会支部,秘密宣传革命思想,被校方开除学籍。愤然剪去发辫,自费到昌邑、安丘、诸城、高密等地,秘密联络同志,从事反帝反清活动。
宣统三年(1911)10月,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潍县代表,12月下旬赴上海参加17省代表会议。会中讲述革命军北上、山东如何策应等问题,其发言受到孙中山重视,并勉励其前往南京,参加山东北伐革命军。
民国元年(1912)1月11日,与陈明侯等在南京加入革命军,随部北上徐州,时烟台革命军起,又奉命绕道上海,经水路到达烟台,与连承基等人汇合,率-战登州(今蓬莱)、黄县(今龙口市)等地。在胶东月余,常深入敌后,组织革命力量,曾6次被清军抓捕,均机智脱险。
同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张同普极为愤慨。遂入济南军事学校学习,针对袁世凯破孩革命党人,排斥进步力量等行为,联络组织数十名骨干,针锋相对讨袁。山东都督周自齐亲临劝阻,后见无效,唯恐连累自己,遂下令将其逮捕,并开除学籍,押送回乡。张同普回潍县后,又联系刘德
铭、秦明堂等10余人,组建桃园军(讨袁之化名),旋发展至千余人,并设指挥部于青州宏文书院,以与南方各省的讨袁军相策应。
同年夏,黄兴等委任张同普为鲁东革命军支队司令。为扩充力量,筹措武器装备,张同普变卖家产购买0。正当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之际,被隐藏在支队司令部里的叛徒曾广生告密出卖,不幸被捕,押送济南。
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二),山东督军靳云鹏,以“共结团体,谋备叛乱,响应叛军”的罪名,将张同普押赴济南东关东门里小校场处决,时年22岁。为纪念张同普,国民政府将其遗骨迁葬济南千佛山烈士墓。
其夫人何纫秋(1888-1974),安丘县孟家村人。宣统二年(1909)与张同普成亲。张同普殉难后,终生独身。1915年,到北平医科大学附属产科学校学医。1925年,改名张纫秋,开始在潍县惠东大药房医院挂牌以西医助产士应诊,终生行医济世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被推选为潍坊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任市政协委员。1974年8月病逝,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