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翰(1912~2000)庆云县柴林庄村人。1932年,就读于河北泊镇师范学校,参加“中国作家左翼联盟”。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秘密联络进步同学组织“救国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发展进步力量。1935年9月,王之翰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庆云县第一高小教书。当时,正值反动当局-“马颊河大罢工”之后,庆云县党的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时期,王之翰与本村地下党员陈永泉取得联系,后与中共津南特委地下交通员马振华接头,随即联系泊师同学、中共党员范普权等人,在板营镇完小恢复党的组织,成立党支部,组织进步师生与社会青年成立“救国读书会”,秘密发展党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1937年4月,中共津南特委指派马振华到庆云,组建庆云县工委,王之翰任组织委员。“七七事变”后,津南特委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抗日救国军。同年9月,庆云县工委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第十三分会和抗日救国军。同年11月,各县抗日救国军队伍集中到盐山县旧县镇,整编为一、二、三团和特务团,王之翰任抗日救国军特务团二大队教导员,先后参加解放与保卫盐山、无棣、庆云、乐陵等战斗。
1938年夏,在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肖华领导下,东进抗日挺进队总队进入冀鲁地区,抗日救国军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王之翰先后担任支队直属队教导员、8团2营教导员,开展冀鲁边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扩大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冬,随纵队主力转战到鲁西,王之翰历任鲁西军区运河支队2营教导员、教3旅8团2营教导员。1942年初,王之翰调任冀鲁豫军区四军分区(运东)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同年3月,任中共筑先(今聊城市)县委书记,兼任县大队政委,进行抗日斗争,开辟新的抗日活动地区。1943年3月,入中共冀鲁豫区党校学习。1945年5月学习结束后,王之翰调任冀鲁豫军区一军区(泰运)教导大队政委。同年11月,调任基干1团政委,率部队在泰西地区开展对敌斗争。1947年,基干1团编为军区独立旅1团,王之翰任政委,先后参加石横战斗、东进战役、睢杞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部队整编组成南下干部大队,王之翰随军渡江向南挺进,任赣东北军区景德镇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后辖入第2野战兵团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之翰历任贵州省军区毕节军分区党委书记、政治部主任,毕节地委委员、部长,毕节专署副专员等职。1952年,调任西南军区后勤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5年,西南军区撤销,中央军委组建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王之翰被任命为重庆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在西南边防部队后勤补给、平息西藏地区叛乱、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做出积极贡献。1964年,王之翰任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政委,晋升大校军衔。文革中,遭受破孩。1972年,平反复职。1978年,王之翰被任命为军委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副政委,后任研究部正军职顾问。1983年,离休。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6月,病逝于北京。
来源:庆云县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