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图(1738~1812)字恒符,号石渠。高阳庞口村人,居县城东街。乾隆二十年(1755)中举。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莘桥村教私塾,次年到南皮县张杏园教私塾。乾隆二十七年(1762)家居,有田近两顷,距县城20余里,每至秋成偕两弟亲往巡视,躬处田间。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十四年(1769)任国史馆编修,三十五年(1770)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三十九年(1774)主湖南乡试,后升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四十四年(1779)遭父母之丧回籍守孝三年,四十六年(1781)补山东道监察御史,次年转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四十九年(1784)任礼部给事中。是年,甘肃回民田五举兵起义,皇帝命阿桂、福康安前往镇压,李殿图随军掌管军站、粮饷事宜。期间,奉皇帝之命,对泾、渭清浊流源进行勘察。他自秦州溯流至鸟鼠(山名,渭水发源地,在甘肃渭源)、又至崆峒山(在甘肃平凉县西),撰写了《泾渭清浊流源辨》,文图并茂,皇帝赞其翔实。乾隆六十年(1795)任福建按察使。不久,官犯胡启文坠链毙命,因受其牵连,被革职留任。嘉庆三年(1798)任福建布政使。当时福建官方任意征用民间畜力应差,对农业生产“渐形滋扰”,遂上疏奏请严行制止。同时还建议:刑事诉讼必须速为审结,开释无辜,以使民安业;关津税口,应严格执法,杜绝官署利用职权谋私。在任期间,使地方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嘉庆六年(1801)任安徽巡抚,翌年又调福建。当时有林、陈、蓝、胡等大姓氏族纠众械斗,李殿图依法制裁,稳定了社会治安。在任10年中,清理积案数百件,捕杀蔡牵等“海盗”700余名,并使福建库储由20万石增至一百万石。嘉庆十一年(1806),皇帝以李殿图“台湾剿捕事殷,操守尚好,但军务未娴”,调任江西巡抚。后因他未能及时向朝廷陈奏军情,受到斥责。又因对海口偷漏水米、 查禁不力,降为五品京堂,继而改任翰林侍讲,遂于嘉庆十五年(1810)引病退休。光绪元年(1875)追谥“文肃”。著有《番行杂咏》1卷。其子李辙通曾任广西贺县令、李仑通曾任浙江按察使。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