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桥(1899~1975),太平镇人。受父郑秉桓影响,自幼爱好粤剧艺术。民国24年(1935)与镇上董献英、朱兆荣、李少荣等创立“太平剧社”,组织20多人在太平演出《刘邦问路斩樵夫》:《刘备过江招亲》、《大闹梅知府》等剧。悉心研究粤剧的行当、唱腔、做工、念白、脸谱、服饰、锣、鼓等特色。曾与红衣女、冯大昌等外地粤剧艺人切磋艺术。25~33年间,太平剧社社员经常集中德胜街朱兆荣铺内排演剧目。抗战期间曾演出不少宣传剧。1951年成立太平业余粤剧团,培养一批男女演员,配合各时期中心工作,先后演出《白毛女》、《中秋之夜》、《二八娇妻一岁郎》、《刘三姐》、《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偷祭铁丘坟》、《火牛破甲兵》等20多个剧目。曾自筹资金购置服装,兴建剧场,到农村义务演出,足迹遍及藤北各区以及平南、蒙山等边缘地带。每次排练或演出,必亲自导演、拿鼓竹、掌板,手中鼓竹如双龙出海,无论是打“撞点”还是大开门、小开门、急急锋等锣鼓都能绝妙地把握全剧的节奏,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后把数十年经验总结成“锣鼓经”,奉献后人。培养出业余演员70多人,锣鼓手10多人。1975年病逝。
下一名人:岑呈祥郑姓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