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和 (1892—1967),原名郑家福,字寿卿。琼海塔洋镇高郎村人。琼剧著名演员。民国初期,主演《广东开科》,饰庄有恭,以声取胜,一鸣惊人,名声大噪,轰动海南剧坛。成名之后,仍虚心好学,常向谭岐彩、陈俊
彩等名伶请教,博取众长,精益求精,锐意创新。他主演《林攀桂上金銮》中的上金銮一段戏时,表情、台步、纱帽翅功与唱腔等紧密结合,动作恰到好处,刻画人物细致人微,使观众耳目一新。并将此剧不断革新,成为他久演不衰的拿手戏,观众有口皆碑。1922年,参加土戏改良社和琼崖优伶界工会,牵头演出时装新戏。参加并领衔组班,三赴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华侨聚居地演出,蜚声海外。1950年,海南解放后,同韩文华、三升半(王秀明)、林道修、吴桂喜等组织新星群琼剧团,在岛内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从艺53年,创造了“长和腔”(即“三接板”),其特点是唱高声,句与句之间无断歇,也无过门和锣鼓介,字字珠玑,激越连串,一波三折,感人肺腑。因其技艺戏德皆佳,长期被推为“台柱”,掌小生正印。他为人耿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早年在南洋参加优伶界工会,时常周济
贫苦艺人和难胞,个人生活则简单朴素。
1956年,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57年,当选全国文联委员。1959年,任广东琼剧院副院长。1960年,赴京参加全国文联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晚年以辅导、培养青少年演员为己任。1959—1962年,为广东琼剧院演员学习班小生组、道美琼剧演员训练班小生组授课,为发展琼剧作出贡献。1967年,病逝于海口。
下一名人:岑家梧郑姓名人堂
- 郑玉 北京市人
- 郑任良 (1889~1950)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 郑林 (1908~1987)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人
- 郑凡 四川省南充市人
- 郑缙
- 郑梦协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人
- 郑振铎 (1898~1958)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人
- 郑致云 2016中超联赛上海上港队 辽宁省人
- 郑俞
- 郑继茂 (1935~1968)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 郑藻山 (1873~1914)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
- 郑怀贤 (1897~1981) 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人
- 郑传智 (1927~1950) 革命烈士 海南省海口人
- 郑朝元 重庆市潼南区人
- 郑鹏飞 河北省沧州市人
- 郑重 (1915~1945) 湖北省荆州江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