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聚英(1920—),女,横山县塔湾镇桑塌村人。原铁道兵第十师第一指挥所政治协理员(师级)。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由童养媳出逃参加革命,转战西北、华北、华东,是横山县唯一的师级女将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的事迹曾两次以《一个翻身女人的故事》出版,并收入《星火燎原》丛书中,成为反抗封建、妇女解放的典型,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
1928年随母逃荒到延安,换了二斗谷子给人家当童养媳,过着苦难的日子。1935年延安地区“闹红”,她挣脱婆家束缚参加革命,当了延安扩红宣传队宣传员,积极宣传红军方针政策。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延安县柳林区妇女主任,发动男女青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延安县民政局科长、延安县妇联主任,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一、二、三届参议会议员,为延安县的妇女运动作出卓越贡献,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领导的多次表彰奖励。在边区大生产运动和延安女子大学、西北党校学习中,荣获“劳动英雄”和“学习模范”称号,中央领导题词“女大之光’。
抗战胜利后,她奔赴华东地区,任胶东军区独立团政治指导员、东海军分区指导员、华东军区警备五旅保卫处长,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曾被东海军分区记三等功。
新中国建立后,她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第十师留守处处长,随部队开往朝鲜。朝鲜停战后,铁道部队第十师参加宝成铁路修建,折聚英任第一指挥所政治协理员等职。
1955年,转业到北京,搞教育工作,任铁道部幼儿院院长、安徽省军区子弟学校校长,被评为安徽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之后,她又回归部队,随丈夫张吉厚(少将)到上海警备区工作,晋升为师职领导干部,参加领导军民共建文明工作。离体后,继续协助军民共建文明活动,被上海警备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
折聚英曾荣获国家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勋章。
来源:中共横山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