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仙(1897—1979),字天喜,湖州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16岁习医,19岁后在湖州东门圣堂湾、东街开诊,从事中医外科达50余载。1957年加入湖州中医院,任副院长。
杨咏仙为人耿直厚道,医风谨严,医嘱殷勤恳切。开诊不久即声名大噪,四乡传闻,当时圣塘湾河浜(现蒸谷厂旧址)停满了星夜载病人来看病的船。出诊旱路备有轿子,水路使用驳船,船舱装有干电灯,以利治病照明。平素不论诊务如何繁忙,在治病上事无巨细必亲自过目。对贫病患者乐于施舍,常赠送外敷药物,赤贫病重者,还撮内服煎药赠与。诊处还常备有斗笠多个,用以突然下雨时方便病家,以免雨淋受凉而加重病情。
杨咏仙十分重视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50多年来,特别是建国后,为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培养了100多名中医外科医师。
杨咏仙精通内外方脉,对外科独具专长,每能挽危症起沉疴。临证常循内治外,辨证精审,常执内科之理以治疮疡,外方用药不拘一格,对部分疮疡的审证论治有其独特之见解。长于外科手术,刀法娴熟,经他按、针、切、排之复杂痿管窦道、重症脓疡,挽危起沉者数不胜计。其外用膏丹敷贴,大多是多年的临床心得,如消散肿疡之“白灵丹围膏”,治疗霉菌性0炎之“青云散”,疗效甚好,誉满省内外。
杨咏仙著作主要有《杨咏仙外科医案》及手稿、医案等。
下一名人:弗雷德·孟杰杨姓名人堂
- 杨铨 (1898~1967)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人
- 杨成寅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
- 杨胜 (1933~1953)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
- 杨传春 江苏省泰州姜堰区人
- 杨景和 (1914~1940)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人
- 杨永泉 (1920~2013) 陕西省延安延长县人
- 杨揆 (1760~1804) 江苏省人
- 杨阜 (172~244)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人
- 杨新 (1915~1949) 江苏省南通海门人
- 杨明 (1917~1941) 浙江省人
- 杨继洲 (1552~1620) 浙江省衢州衢江区人
- 杨国平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唐山十三义士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
- 杨怀凤 (1955~1988) 北京市人
- 杨刚毅 (1916~1981) 山东省滨州阳信县人
- 杨阿苗 (1865~1932)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
- 杨谷方 (1917~2014) 江苏省常州武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