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奎

[公元1858年-1920年]

   马占奎 1858年出生,字星宇,马占鳌堂弟。自幼习武,膂力过人,清光绪乙酉(1885)中武科举人,初授循化奇台堡守备,后历任镇标前营都司、督标后营游击、城守营参将、-监游击。因功赏戴花翎,二品顶戴,赐号“胜勇巴图鲁”。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时奉调进京守卫,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随军扈从慈禧、光绪帝西逃,沿途忠心护驾,两宫返京,晋总兵加提督衔。宣统三年(1911年)在马安良部任精锐营统领。辛亥革命爆发,随马安良率部赴陕西 州、乾县攻打革命军,清帝退位,马占奎撤回兰州。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响应共和,在兰州首倡裁军。后授陆军中将衔、二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任甘肃督标中军副将,镇守兰州。民国八年(1919年)时局混乱,各派纷争,马占奎辞去军职,往麦加朝觐,返回后潜心经学。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去世,终年82岁。民国三十年(1941年)立碑于临夏西郊,现墓碑存于临夏县政协院内。马安良 出生于1855年,原名七五,字翰如,经名阿不都里默直底,马占鳌长子。马安良少时习武,清同治十一年正月,其父率回族反清军以著名的“太子寺战役”大败清军后,遵父命,率其他首领子弟赴安定左宗棠大营请降,被左宗棠视为“大器”,赐名“安良”,时年17岁。马占鳌部编入董福祥部,马安良随父转战关陇,西出阳关,在镇压西宁、循化、酒泉等地少数民族反清军及收复新疆过程中,“执锐披坚”,每战都打先锋。光绪二十年(1886)父逝后承袭父职,不久升任督带,统河州靖南马队三旗,驻防循化、贵德等地。光绪十四年郑州黄河决口,马安良捐银1000两助赈,经奏准在大河家自建“乐善好施”牌坊一座,立碑以记其事。还在大河家黄河南岸建修翻水车一轮,灌田80余亩。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命董福祥甘军入京护卫,增编马安良马队十营。光绪二十一年,马安良隶属董福祥部下,协其镇压河湟事变,清廷授花翎副将总兵衔,穿黄马褂,升任巴里坤镇总兵。光绪二十六年(1900)8月,八国联军入侵京津,慈禧太后逃至西安,马安良奉命护驾,“矢志不二”,得慈禧器重,赠黄马褂,免跪拜礼,执刀骑马护卫左右。是年12月3日,董福祥因故革职留任,其部众裁减遣散,特准马安良留马队三营回河州以“自卫”。马安良回甘肃后任甘州提督,驻防兰州,干预甘肃军政,贩运军火、木材、茶叶、百货等。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在全国扩编军队,饬令甘肃编练新军,马安良部被编为第一标,马安良任标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席卷仓国,陕甘总督长庚命马安良“援陕勤王”,马安良乘机将原有之五大哨扩编为十六营,组成“精锐西军”,自任“军统”,攻陷长武,围攻乾州。是年12月25日,清帝退位,马安良退兵回兰,将西军部分交马麒带回河州,大部分驻河州尕营盘(西门营房)、大河家、大沟、黄泥湾、太子寺一带,静观时变,保存实力。
  民国元年,袁世凯任马安良为甘肃提督,4月6日就职,改南河滩行营为帅府。11月兰州成立国民党甘肃省党部,马安良为总支部长。民国四年(1915年)8月袁世凯称帝后,授马安良“一等大绥嘉禾章、一等宝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陆军上将、勋四位”。民国六年(1917年)孙中山 运动进入0,7月,蔡大愚、赵子普、秦钟岳等赴河州(今临夏)商议西军策应之事,未果,马安良派营长韩有录护送其出境。民国七年(1918)10月,北洋政府裁撤甘肃提督,改设布政使,马安良继任。民国九年(1920)在“甘人治甘”呼声中,甘督张广建离甘,邀马安良去代理职务。马安良接电赴兰,行至东乡锁南坝,旧病复发,急返河州后去世。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马姓名人堂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85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0年)去世的名人:

临夏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近现代人物专题

近现代相关影视剧

临夏县导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