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白(1880—1932),原姓金,名庆棪,字伯桢,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号白屋,笔名汉胄、白屋诗人等,绍兴平水镇人。现代诗人和文学家。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中拔贡。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五月,陈伯平与徐锡麟等在安庆举事失败殉难,作《哭陈烈
士伯平》七律四首痛悼。三十四年,与王子余共组《绍兴公报》,任主笔。
辛亥革命后,北上寓居北京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袁世凯0辛亥革命成果后,投身反袁“二次革命”。为免受袁破孩,逃亡日本,在东京邂逅沈定一(玄庐),遂成莫逆之交。1915年,流浪于新加坡、苏门答腊等地,以当家庭教师糊口,同时以诗文揭露袁氏窃国害民的罪行,支持孙中山
的革命事业。
1916年,袁世凯病死,自南洋回国,任山阴县学堂教员,住绍兴月牙池头,自称白屋刘寓。后应经亨颐聘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执教。五四运动时,兼任浙江省教育会总干事,参与指导一师学生联合各中学学生投入运动。特积极支持经亨颐教育改革,与陈望道、李次九、夏丐尊一起合编《国语法》。与陈望道合编《注音字母教授法》。1921年春,应沈定一邀在萧山衙前筹办农村小学,领导农-动,参加起草《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章程》。衙前农-动失败后,为纪念衙前农民协会领导人李成
虎,写有“每饭不忘”、“成虎不死”等诗歌。1923年,沈肃文(沈定一族叔)出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校长,应邀为教导主任。次年因校内发生“驱沈风潮”而辞职,寄住萧山沈定一家,互做新体诗。1924年冬,经邵力子推荐去复旦大学执教中国文学史,继任中国文学科主任。1927年,由邵力子和叶楚伧推荐,为中央政治会议上海分会教育委员。1928年,任浙江大学秘书长兼省教育厅秘书长。1930年,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卸职后回杭州寓所,不久,因肺病加剧病逝,墓葬西湖灵隐附近。
代表作有新诗集《旧梦》(后来重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买布谣》4个集子),以及诗集《邮吻》、诗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论著《白屋文话》、《白屋书信》、《文字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诗外形律评说》,及《故事的坛子》、《五十世纪中国历史年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