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庠(1824~1901),字慈民,号钝叟,清南丰人。祖父刘衡
为清代循吏,官至兵备道。其父刘良驹,官至两淮盐运使。刘庠幼时随父居京师,受业于曾国潘。
咸丰元年(1851)顺天乡试举人,官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方略馆校对。后淡于仁途,辞官归里。咸丰六年(1856)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在抚州、建昌二府多次与清军苦战。咸丰九年二月,为对付太平军,兵部侍郎曾国藩率部进驻抚州,派人前往南丰迎清刘庠,刘以奉养父亲为由辞谢。次年闰三月,曾国潘移驻安徽祁门,又派人召他为军幕,仍以父病辞谢不至。父逝后,更无出仕之意,在家刻苦读书、写作。后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为振士子之学风,特聘刘庠主持徐州云龙书院。他以经史授诸生,严于督教,学风渐兴。后又主持过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镇)敦善书院、清江崇实书院达38年。他要求学子以勤劳务实为主,反对轻浮自满、好高骛远、欺世盗名,力倡程朱理学,要求生徒融会贯通,以探求明理,对学生的笔记、心得体会,均亲自批改,往往废寝忘食。
刘庠生性淡泊名利,少时喜好考证,晚年致力义理。著有《俭德堂则说》、《说文蒙求》、《说文谐声谱》、《唐藩镇名氏年表》、《后汉职官考》、《后汉郡国职官表》、《通鉴校勘记》、《班许水道类记》、《文选小学》、《汉魏音补辑》、《意林补》、《读史随笔》、《紫芸丹荔山房诗庥》等,曾手写《十三经》,自号“写十三经老人”,于同治年间与方骏谟主纂《徐州府志》(1874刻本),体倒精当,尤其是将古籍0现的有姓名无事迹的乡人单列一表,被誉为“特创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