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建平(1910~1983),原名喜权,民乐万平村人。青年就读于广西省一中,广西省二高中。
1931年在龙州《镇南日报》工作。时值“九·一八”事变,常在报上发表文章,痛斥蒋介石 “不抵抗主义” 。尔后回籍,在民乐高级小学任教。在此期间,结识了当地共产党人陈善
、甘化石、林鸿
基等,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参与农-动,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和反”三征”斗争;还通过介绍进步书报和公演进步话剧等形式教育广大青年,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壮大党的组织。1935年任中共民乐良村支部书记。次年,受地下党的委托,到郁林县城开办“群生书店”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并建立党的组织。为了筹集资金,他将家里为数不多的田卖了4亩。1937年6月,他出席省工委在北流新圩召开的浔江特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等文件。
1937年底调任桂林县委书记(后改为县工委、市工委,仍任书记)。次年下半年,他和爱人于兆华获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选送湖南学习。1939年春参加省工委在桂林办的第一期学习班的筹备工作。同年3、4月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改组,原来的省工委撤销,分地区成立桂林、南宁、梧州三个特支,凌建平起初任桂林特支宣传委员;不久,书记陈岸赴延安学习,他接替了特支的大部分工作。1940年4月,南方局决定恢复中共广西省工委,6月底省工委决定建立中共桂林市委,凌建平任市委组织部长。同年冬,他和爱人被派到皖南新四军工作。到达安徽岩寺新四军兵站时,适逢皖南事变前夕,组织决定要其速返桂林。1941年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撤离,凌被安排到重庆工作,因肺病复发,从贵阳折返桂林疗养。后被派往灌阳县,以灌阳中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做革命工作。这时他疾病缠身,营养不良,仍把省下的百元钱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发生后,他转移到桂平中学任教隐蔽。
1944年9月, 日军入侵广西,他潜返北流,与北流地下党负责人甘懋辉接上了关系,以北流中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青运工作。1948年夏,反对国民党县当局侵吞北流中学学谷、克扣教师薪金,发动师生--,实行罢教-,取得胜利。1949年负责北流地下党“东江区”青运工作,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协助组建该地区武工队。
解放初,曾在北流县支前司令部工作一。1950年起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司法厅、高级法院科长、秘书、主任和南宁市郊中苏人民公社副社长等职。1982年批准属厅级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