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燮清(1805—1864),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海盐武原镇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应会试不第。以实录馆誊录用为湖北知县,因病未赴任。从此怡情山水,修葺县城南门别墅拙宜园,改晴云楼为倚晴楼,后又购得砚园废址,栽花种竹,自号“两园主人”。每日与知友觞咏其间,以诗词自娱。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海盐,避往湖北,曾官宜都、松滋知县。不久病故。
黄燮清才思富赡,诗词曲均所擅长。早年作有传奇《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鸳鸯镜》、《居官鉴》,合称“倚晴楼七种曲”。另有传奇《玉台秋》、《绛绡记》。创作的乐府诸词,在当时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是道光、咸丰年间颇负盛名的戏曲作家。今粤剧仍有《帝女花》剧目,香港也演出此剧。近有音乐家据此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帝女花幻想曲》。
黄燮清的诗清新晓畅,各体兼备,早年多模拟之作,中年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写了不少抒发个人抑郁不满和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特别是 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曾在乍浦登陆,逼近家园,燮清写下不少反帝爱国诗篇。其吊古咏史之作,借古讽今,深沉豪放。如《广陵吊史阁部》、《黄天荡怀古》等,颇为人所传诵。《长水竹枝词》53首,多描写故乡的山水风物、人民劳动和爱情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词除少数忧时感遇之作外,大多题材狭窄。晚年一些作品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善画山水,曾为黄鹤楼绘《扁舟访友图》。著作有《倚晴楼诗集》、《倚晴楼诗馀》、《国朝词综续编》、《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