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谦益(生卒不详),商南县龙窝乡油房岭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贡员。年轻时曾在河南淅川荆紫关经商致富。为栽培后人,在家乡窑沟口修建私塾1座,取名“谦益书斋”,延聘名师给孩子授课。为使家乡子弟都能入学读书,捐粮20石,在油房岭办起第一所义学,贫寒人家子弟尽其收纳。乡人为表其德,联名赠他以“义敦乡校”匾额。
光绪年间,朱谦益为解决商南秀才、举人赴试盘费不足问题,特花白银2000两,在三角池枣园一带购买50石稞子地,一季未种,全部捐献给宾兴会(宾兴即“赴考之年”,此会为地方自愿成立的专门为考生馈赠路费的组织)。“戊戍变法”以后,废科举,兴新学。这50石稞地又成为开办新学的基金(这种稞子叫做“赏稞”)。此所首创的新学,就是商南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原址青山书院,即今日的商南县城关小学址。朱谦益慷慨解囊,捐资兴学之举,至今还为当地群众称颂。朱姓名人堂
- 朱学儒 安徽滁州来安人
- 朱启 云南大理祥云县人
- 朱成 (1891~1942) 天津蓟州区人
- 朱绶 陕西汉中南郑县人
- 朱满瑞 (1888~1913) 陕西安康石泉县人
- 朱书泉 (1922~2009) 河北保定莲池区人
- 朱仕玠 (1712~1773) 福建三明建宁人
- 朱龄石 (379~418) 江苏徐州沛县人
- 朱献文 (1872~1949) 浙江省金华义乌人
- 朱自新 (1811~1899) 陕西安康岚皋县人
- 朱陈 (1661~1752) 广东揭阳惠来县人
- 朱共山 江苏盐城阜宁人
- 朱彦 江苏镇江人
- 朱龄石 江苏徐州沛县人
- 朱向离 (1911~1950) 山西晋中平遥县人
- 朱焚 (1909~1951) 上海浦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