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螺生(1870~1939年),同安县人。曾受过短期私塾教育,幼年即随父南渡马来亚怡保谋生。稍长,以驾牛车运输为业。后稍有积蓄,在怡保开设吉兴隆商号,经营由缅甸仰光及泰国运入的煤油与大米生意,另设分店于槟城、峇株巴辖、兆运及木威等地。因热心公益,为侨胞排难解纷,成为当地福建帮帮长。英国殖民当局授予太平绅士衔。
郑螺生曾支持康有为等人的维新运动,对康有为颇为钦敬。后倾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李源水等倡办道南俱乐部,订阅《民报》、《新福建》等报刊,在华侨中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李源水等首先参加中国同盟会,不久奉命组织同盟会霹雳分会,被选为分会会长兼主盟人。后受孙中山派遣,到新加坡、印尼爪哇一带从事组织活动。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为支持革命党人的广州起义,四处奔走劝募,除自捐现金1000元外,并变卖其拥有的福建、江苏铁路股票,以助军饷。因他对-的坚定信念,孙中山曾为他题字“维成”。
民国建立后,同盟会霹雳分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霹雳直属支部,郑螺生任支部常务委员。民国2年(1913年),中国国民党新加坡总支部成立,当选为总支部常务委员。后因党务活动以及筹饷支援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被英国殖民政府驱逐出境,返回祖国。
民国6年,郑螺生出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庶务司司长。民国10年在同安仁德里霞店村创办励生学校。民国20年2月起,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委员、侨务委员会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曾驰书嘱其在南洋的儿子:“日寇内侵,国难日亟,侨胞爱国,正在斯时,航空建设,尤为需要,快劝亲友,节衣缩食,集资后援。”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郑螺生因年迈体弱,返回马来亚,继续积极宣传抗战,鼓励华侨捐款救国。
民国28年12月14日,郑螺生病逝于马来亚怡保,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