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和(1917-1945),1917年9月出生于广西玉林县大新乡江玄村一个小手工业家庭。1933年春,他考入玉林县立初中就读。1936年春天,玉林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奉命参加军训。在军训的几个月里,张熙和接触了进步师生,有机会读到了革命书籍,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初步树立了为抗日救国献身的思想。
1936年秋,张熙和进入梧州高中读书。这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全面侵略中国的时候。他在那里参加了“读书会”、“救国话剧社”、“歌咏合唱队”等,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施展了自己能讲、会唱、懂写、善画的特长,在各项抗日宣传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期间,张熙和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如-的《西行漫记》、邹韬奋的《萍踪寄语》,以及《读书生活》、《中国农村》、《大众哲学》、《群众》等。他读书强调学以致用,立誓要当一名新闻记者,宣传无产阶级的革命道理。为了扩大抗日救亡宣传,张熙和与一些同学筹钱出版了《救亡》杂志,自任主编,收集、摘录邹韬奋等著名爱国人士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章。1937年暑假,张熙和、杨熙江带领玉林籍的30多位同学及几个外县同学,到玉林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使玉林城乡的抗日救亡运动十分活跃。张熙和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1938年上半年,由靳为霖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成员投入火热的抗日救国运动中。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广西形势极为紧张。桂系当局为了加强救亡工作,保住广西,决定招收第三届学生军。中共广西工委决定发动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学生军,以便在学生军中起骨干作用。张熙和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报名参加学生军,被编入第二团。1939年1月,学生军全部集中在桂林进行军事和政治训练。2月下旬,学生军二团到达桂平县寻旺,各队准备分散到各县开展工作。为了保持联系、互通情报和加强宣传,张熙和主张创办《曙光日报》(后改为《曙光报》),得到二团团长萧光保同意,张熙和担任。他利用国民党桂平县党部的收音机,除收听中央社新闻外,还秘密收录延安新华社的新闻,再经过巧妙的改编见报,使读者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共产党的宣传。当时在桂林的国际新闻社的同志,看到《曙光报》后,甚为高兴,经常给报社寄稿。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负责人范长江主动来联系,建议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曙光报分站”。张熙和欣然从命,先后介绍了八位同志加入该会,为培养一批年轻有才能的记者和人员做出了贡献。同年冬,日军入侵桂南,《曙光报》随团部迁至玉林。为推动玉林的抗日救亡运动,报纸对版面进行改进,多利用地方新闻,选择一些地方问题进行评论,提高了质量。《曙光报》声誉大震,张熙和更受人敬重。1940年夏天,学生军奉命集中到隆安县下颜整编,三个团缩编成一个团,称广西学生军团。《曙光报》作为学生军团机关报继续办下去。这时,学生军团建立了中共党总支,各中队以及《曙光报》社建立党支部,张熙和任党总支委员兼《曙光报》社党支部书记。他根据学生军任务的变化,先后编发了《青年工作学习提纲》、《妇女工作学习提纲》、《敌后工作须知》。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学生军党总支决定以“媛”字为党的代名,由张熙和主笔,把党的方针、政策、任务写成文章,在《曙光报》发表,让学生军的全体党员阅读,按照文章的要求执行。
1940年11月,《曙光报》随学生军团迁至南宁,改为铅印出版。1941年8月,学生军团解散,经过争取,《曙光报》改为国民党军第十六集团军的报纸,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报社人员作了调整,第十六集团军参谋长黎行恕兼任社长,原学生军团一队政治指导员黄汉杰担任总,张熙和担任副总,苏上华担任经理。由黄汉杰、张熙和、苏上华(均为中共党员)组成报社社论委员会。报社的十多名中共党员,组成《曙光报》社党支部。中共广西工委还决定由黄天、张熙和、林克武三人组成南宁文化工作委员会,具体领导《桂南日报》和《曙光报》,确保这两家报纸贯彻“坚持抗日,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方针。《曙光报》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组织所掌握的报纸。报社调整后,张熙和主要负责写社论和政论文章。他曾以特派记者身份沿着邕钦公路南下采访,将所见所闻写成专论,在《曙光报》上连续刊载,用铁的事实揭露日寇的滔天罪行。他将抄收到延安、香港等地有关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的消息,用“本报香港特电”在《曙光报》第一版作了详细报道;还赶写了社论,指出德国法西斯狂妄东进侵略苏联,必然遭到苏军的坚决抗战,促进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形成,最后胜利必定属于苏联和民主阵线;号召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由他执笔的《日寇的新动向》专论,对日本帝国主义最大的可能性是南进而不是北进,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当时,《曙光报》的宣传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1942年,国民党桂林当局制造-的“七九”事件后,张熙和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撤离南宁回到玉林家乡。不久,经党组织安排他到合浦县的六臺小学任教,以当教师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与爱人杨佩玉以及李秀文、李征等党员组成六臺小学党支部,张熙和任支部书记。第二年5月间,由于发现可疑情况,张熙和撤到兴业县城隍乡铜罗村小学。在铜罗,张熙和化名黄超森,仍以小学教师为掩护,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发动群众兴办学校,举办农民读书班,传播革命思想,宣传和发动群众,培养和发展党的力量。
1944年9月,张熙和接任兴业县特支书记。10月,中共兴业县委成立,张熙和任县委委员。10月2日,他参加了由广西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在贵县木格乡社塘村瓦窑主持召开的桂东南各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以“一切为了保卫家乡,展开游击战争”为当前的行动方针,成立了“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黄彰为办事处主任,吴家宜为副主任,张熙和为宣传部长。张熙和作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以共产党员的坚强毅力和高度责任感,夜以继日地工作,亲自起草《告民众书》、《告原广西学生军同志书》等;亲自刻写文件,油印小册子,散发传单等,痛斥日军的罪行,号召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团结一致,为消灭日本侵略者,建立自由和平等之新中国而贡献力量。
在起义筹备工作中,张熙和十分注意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好中上层民主人士的-工作。1945年1月中旬,张熙和得知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李济深先生由梧州来玉林,便设法跟其联系,争取与之面谈,并通过其他关系把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的《第一号通告》、《一切为了保卫家乡,展开游击战争而斗争》及《中共某地负责人谈关于保卫家乡的战争实际问题》等宣传品交给李济深。事后,他还以玉林地下党的名义印发了《李济深先生莅玉经过纪要》,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军事腐败、政治-、经济衰退的现实,阐明李济深“自治、自卫”、“保卫家乡”的抗日主张,利用李的声誉和威望,敦促当地党政军要人及开明士绅,要认清形势,向人民靠拢,共同做好保卫家乡工作。
1945年2月上旬,“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成立,张熙和任政治委员。3月2日,兴业抗日武装起义爆发,他协同司令员李云蒿、副司令员覃注礼指挥部队与顽军英勇作战。首先攻打兴业县城。因敌强我弱,即退守榜山,后转战合浦县六臺,再向博白县撤退。起义部队在折返兴业县途中,在博白县的双凤和玉林县的罗田山区被敌人夹击,张熙和等90多人不幸被俘。3月17日,张熙和在罗田南山岭上被敌人 杀,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